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首頁 / 特色內容 / 慢病聰明解. /. 瀏覽數 1,336,364. 糖尿病前兆可逆轉!. 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測.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資料所示,我國糖尿病患的總數已突破230萬人,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 此外,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的 ...

  2. 2024年3月14日 · 糖尿是常見的慢性病一旦出現併發症糖尿腳(Diabetic Foot/又稱糖尿足),人人都聞之色變要截肢其實糖尿腳一定要截肢嗎為何糖尿足會變黑一文解構糖尿腳成因症狀和預防方法勿讓病情惡化

  3. 2022年11月7日 · 糖尿腳是 糖尿病 患者最常見的足部問題,令足部出現細菌感染、壞疽及潰瘍。 由於糖尿病會影響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使身體的自身癒合能力下降。 隨著時間的推移, 糖尿病可能會損害身體任何部位的感覺神經(又稱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而腳和腿部的神經最常受到影響。 當足部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害時,會導致腳部麻木、刺痛、疼痛或感覺喪失。 糖尿腳成因. 糖尿腳的主要成因有 2 種,就是神經系統病變和足部缺血。 神經系統病變. 體內長期高血糖會傷害到患者的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系統病變,令足部的感覺神經異常或肢體末梢的腳趾、手指感覺遲鈍、足趾變形和皮膚乾燥;這些地方若有傷口流血或皮膚潰爛,患者亦不易察覺,容易出現嚴重的感染問題。 足部缺血.

  4. 2023年5月5日 · Digital Editor. 「潰瘍、感染、截肢......」這些都是 糖尿病 患者最不願意聽到的詞語,因為糖尿病患者往往面臨著許多 併發症 的風險。 其中,腳部水腫可能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但如果忽視它,就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腳部腫脹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它可能是糖尿病綜合症狀的一個信號可能意味著患者身體內部的某些問題正在逐漸加劇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腳部會腫? 糖尿病腳腫應該怎麼辦? 一文看清糖尿病腳腫3大病徵、6大原因和6個預防方法。 糖尿病腳腫|目錄+快速連結. 1. 糖尿病腳腫6大原因. 2. 糖尿病腳腫3大症狀. 3. 糖尿病腳腫危害. 4. 糖尿病腳腫6大高危人群. 5. 預防糖尿病腳腫方法一:控制血糖. 6.

  5. 2021年4月21日 · 糖尿病 病徵早期難察覺該怎麼辦? 其實,除了注意高 血糖值 ,糖尿徵狀亦可藉由不同身體部位的病症來確認包括像皮膚癢腳潰瘍經常頭暈容易拉肚子等症狀本次要探討初期嚴重糖尿病病徵。 在此提醒,第二型糖尿病的徵狀或屬輕微,甚至無徵狀,因此定時做身體檢測非常重要。 【糖尿病症狀懶人包目錄糖尿病早期病徵糖尿病嚴重病徵 | 糖尿患者一定高血糖? | 糖尿患者常有不同皮膚問題?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糖尿患者會頭暈? | 糖尿患者會拉肚子? -. 3個糖尿病早期病徵. 糖尿病初期不明顯,有時候,糖尿病病徵或會很快發展成緊急病徵。 - 比平常飢餓、疲勞. - 頻尿、很口渴、口乾、皮膚乾及痕癢. - 視覺模糊. -. 6個糖尿病嚴重病徵.

  6. 2023年8月29日 · Watch on. 出現糖尿腳 先從糖尿病成因說起. 香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者,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數目亦有明顯急劇的趨勢。 黃卓力醫生指,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主要成因是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體內對胰島素產生抗拒。 「當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身體內的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而糖尿病的臨床表徵一般常見是高血糖的問題如果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又不加以控制便容易導致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歸納為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當中包括: 1.小血管併發症. 糖尿上眼. 糖尿視網膜病變. 糖尿腎病. 糖尿神經線病變. 2. 大管併發症. 中風. 心臟病. 糖尿腳. 閱讀全文. 12470次閱讀. 糖尿病 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腳.

  7. 2020年10月19日 · 糖尿腳是什麼糖尿腳因血糖長期過高引致周邊神經例如雙腳的代謝物積聚逐漸傷害神經線造成末梢神經病變令患者雙腳有傷口也可能沒有痛感腳脹是糖尿腳症狀之一. 糖尿腳不同階段的症狀(按圖了解👇👇👇) + 5. 預防分2級. 任何人也不希望截肢,即便是已患上糖尿腳的患者,並非只能坐以待斃,也有一定的預防措施可實行。 如何預防糖尿腳? (按圖了解👇👇👇) + 6. 第一級:預防糖尿腳出現. 正如上述提及,糖尿腳是因血糖長期過高,高血糖本身也會令血管較容易受損、收窄和栓塞,改變血管的滲透壓,影響腳部神經線及周邊組織的血液和營養供應。 當血管以及神經線同時受破壞,糖尿腳就容易出現。 預防重點:戒煙、每天檢查腳底. 1.

  8. 2020年11月20日 ·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指出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要截除腳趾保命陳家倫提醒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陳家倫提醒,糖尿病人日常要注意足部健康,以避免引發併發症致爛腳或截肢。 糖尿病 引致4種常見足部問題. 陳家倫闡釋,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包括以下4種: 1/ 足部感覺變弱: 即使腳有傷口也不覺痛,以致未能及早發現問題。 2/ 傷口難癒合: 因血液循環轉差及高血糖導致增加感染風險,令傷口較一般人難癒合。

  9. 2023年8月30日 ·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主席魯潔敏提醒糖尿病患者長期三高失控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病變及腳部神經病變導致足部肌肉萎縮壓力分布不均當足部變形加上鞋子不合適腳部沒有感覺會造成不被為意的傷口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接受糖尿病併發症檢測了解個人健康危險因素及是否有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 魯潔敏續說,糖尿病患者應定期修剪腳甲,宜橫向直剪,切勿修圓及剪得太短,以免造成傷口或陷甲。 另外,患者亦需每日進行自我足部護理和檢查,如發現腳部有任何損傷或感染,傷口四周如出現紅、腫、熱、痛,或傷口的分泌物增加且有惡臭味及不正常顏色,應盡快求醫治療,避免延誤治療而導致爛腳風險。

  10. 最常見的糖尿病足部徵狀是趾頭麻痺像穿了襪子一樣其他包括足部潰瘍細菌感染甚至壞疽。 病變通常發展緩慢,患者在病變初期都不會察覺異樣,只是感到足部皮膚感覺減退或是感覺過敏,尤其以足趾最為明顯。 然後逐漸可發展為感覺麻木,並出現疼痛。 疼痛性質各異,有刺痛,也有燒灼、齒咬、燙水流過皮膚等各樣的痛覺,並可有蟻走感。 由於失去正常的感覺,病人足部容易踫撞受傷而不自覺。 診斷方法. 如你是糖尿病患者,便應時常檢查足部,察看有沒有損傷或腳甲問題。 可以用一面鏡子 幫助你檢查腳板。 如果你有視力問題,可請求家人或朋友定時替你檢查雙足。 如發現足部有損傷、紅、腫、熱、痛或滲液等,便應立即就醫。 非手術治療. 控制血糖水平穩定是治療的關鍵。 服食經處方的抗生素能控制細菌感染,例如蜂窩組織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