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6日 · 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梁彥欣表示年輕和中年血糖較差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達9%或以上超出國際標準的7%每超出標準1%患上糖尿併發症的風險便高出20%至30%而65歲以下患者的風險控制和患上併發症的風險較65歲以上的患者高質素保證小組委員會主席蔡祥熙解釋年輕患者生活忙碌不容易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預約求診等限制糖尿病加劇的因素不足因而血糖表現較長者差。 點擊圖片放大. +2. 49萬糖尿病病人中有41,000宗屬新症,即當中五成七年齡介乎40至64歲的中年病人,新症個案有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服務中央委員會聯席主席周偉強解釋,社會資訊發達,公眾對糖尿病的關注,以及自身意識提高,及早診斷出患上糖尿病,因而新症個案有年輕化趨勢。

  2. 2024年5月3日 · 糖尿病糖分低升糖血糖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目前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一成即每10名港人便有一名糖尿病患者且數目明顯正急劇上升台灣有營養師則指出若出現4大症狀要留意可能罹患糖尿病應及早就醫治療

  3. 2020年11月10日 · Vivien建議大家平日飲食上注意模式及食物款式有助穩定血糖水平長遠來說有助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 第一,少食多餐,當我們血糖開始下降時會容易出現很肚餓的情況,也因此令我們下一餐進食的份量多了,少食多餐令我們保持飽腹感,減少多吃的情況。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6日 · 糖尿病血糖糖分飲食運動糖尿病是都市隱形殺手」,醫管局顯示本港目前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每10人便有一人患糖尿病台灣有醫生就分享可透過7大無痛症狀自我評估是否患上糖尿病另外教3招逆轉糖尿病。 最新影片推介: Sick問識答|有痰未必等於患病? 醫生拆解流感疫苗+痰液類型. 台灣新陳代謝專科醫生周建安在 YouTube頻道 分享,不少上班族平時身體健康,但一經抽血檢查卻發現飯前血糖升高;或者有年輕女性曾患有妊娠糖尿病,在抽血檢測中發現胰島素阻抗,居高不下。 對此,周建安醫生提出,在真正進行抽血檢查之前,可以先自我評估是否出現以下「7種無痛糖尿病症狀」: 1.皮膚變黑.

  6. 2024年4月24日 · Sick問識答|嚴重流感恐致死? 醫生拆解4大症狀+黃金治療時間. 超慢跑4大特點 逆轉糖尿病. 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李唐越在其 YouTube頻道 拍片分享近日網絡上流行一種超慢跑運動聲稱能穩定血糖改善糖尿病。 醫生解釋,所謂「超慢跑」(Slow Jogging)就是原地慢跑,對於促進身體健康主要有4大特點: 點擊圖片放大. +4. 1. 低心率區間: 進行超慢跑時最大心跳率一般約為60%至80%,過往有研究發現這個範圍的心跳率最有利於燃燒脂肪。 2. 調整情緒: 超慢跑對身體的負擔較低,有別於一般跑步,更易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減輕運動壓力,調整情緒、提高心理健康;而且超慢跑可在家居進行,比較方便及易於執行。 3.

  7. 2024年5月3日 · 把握健康飲食原則. 謝安民建議以下5項健康飲食原則: 飲食的份量(卡路里而言),食物的品質 (纖維質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營養足夠而且均衡。 吃東西宜慢、充分咀嚼。 一天吃進去的食物之分配應該盡量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餐。 豐盛的晚餐若不可避免,往往可以補償,如晚餐後走一段路,不要馬上入睡;知道晚餐會有應酬時,早午餐酌量限制。 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一、兩小時,最好少吃喝含糖,卡路里高的飲食,而且份量要控制。 健康的飲食應是長期目標,盡力做到,經年累月的整體飲食習慣才是重要;偶爾違背,不用太緊張。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 立即下載︰ https://onelink.to/f92q4m.

  8. 2020年9月3日 · 不過對早期患者而言世界衞生組織的糖尿病診療指南就並不建議使用藥物干預的方式去控制病情而是應透過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作干預患者透過自行控制飲食和運動以維持血糖的平穩因此台大公衛學院博士韓文蕙就指出患者的飲食療法重點應著重於均衡飲食」,而非限制飲食」,她提出以下糖尿病患者7大均衡飲食原則助患者維持血糖。 1. 注意飲食順序. 患者每次用餐時,最好吃至6、7分飽就足夠,進食時細嚼慢嚥,避免血糖在飯後劇增。 進食順序方面,腸胃消化功能好的患者可先吃蛋白質食物,如豆、蛋、魚、肉等,次吃青菜,最後吃主食,血糖不易升得太快。 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則可先吃青菜,次吃蛋白質食物,最後吃主食,可減緩血糖的上升。 2. 慎選食材食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