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3日 · 研究團隊宣稱,為「自體糞便移植」事先收集年輕時的糞便,概念就像是父母替嬰兒儲存臍帶血一樣。 透過自體糞便移植,讓腸道菌叢重新恢復健康,有機會發展為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發炎性腸道疾病、氣喘、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臟病等潛力。 該研究作者表示,理想情況是收集成熟個體相對年輕、健康時期的糞便,最好是18歲-35歲之間的青年。 沒有慢性的中壯年(36-55歲)也可考慮事先儲存自己的腸道微生物楊本,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如同儲存臍帶血作為將來幹細胞治療之用。 糞便樣本保留難度高 有望改善菌叢失調相關慢性病. 不過,要實現自體腸道微生物保存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包括儲存方法、儲存份量以及成本費用。

  2. 2021年7月7日 · 糞便移植是一種醫學療法,透過轉移健康捐贈者的的腸道菌叢到病人身上,幫助其腸道內的菌落恢復平衡,此療法可透過灌腸、胃喉或口服膠囊方式施行,能夠有效幫助受到困難俊狀桿菌感染,而出現嚴重腹瀉和偽膜性結腸炎的病人。 結果治療發現,這名80歲的男性患者本來的症狀較為嚴重,除了反覆的出現困難俊狀桿菌感染症狀,還有肺炎和敗血症,院方在給予他瑞德西偉、輸入具新冠抗體的血漿與糞便移植等治療方式之後,僅僅過了2天,他的新冠肺炎症狀全數消失,病情也沒有繼續惡化。 另一名19歲的男性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而在接受抗生素與糞便移植15小時之後,他雖先是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並篩檢陽性確診,但除了之後又有2次發燒情形外,他的新冠肺炎症狀沒有經過其他治療就自己痊癒。

  3. 2016年10月25日 · 藥物治療示意圖(圖/pixabay) 終於在瑞秋18歲那年出現了轉機,瑞秋進行了「糞便移植」的治療手術,這種治療方式是將捐贈者「健康的」糞便與鹽性液體融合並過濾,再透過結腸鏡檢查、內視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或灌腸,將健康糞便注入患者體內,讓患者體內的腸道菌重新被培育,進而獲得改善。 而糞便的捐贈者,就是瑞秋的爸爸! 瑞秋爸爸每天提供糞便讓女兒能進行治療,並且定期赴診所灌腸,醫師表示「瑞秋的症狀在手術的第一天就有所改善」,所以瑞秋說,萬一以後她的腸胃又出問題,她絕對會立刻再接受一次糞便移植手術! 「便秘問題再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了」也感謝的向爸爸表示,雖然每次便秘的時候爸爸都會取笑她,不過也正是「我爸的糞便救了我一命」。 #便秘. 更多.

  4. 2016年2月16日 · 在美國有一家由非營利組織OpenBiome成立的「糞便銀行」,他們除了負責蒐集、檢測糞便,提供給醫院當作範本外,也透過「糞便移植」服務,讓病人腸道細菌恢復平衡,目前則正著手研發「膠囊糞便」。

  5. 2018年11月14日 · 屎當吃補!. 5種可當中藥的大便 專家:這些是真的. 說到大便,絕大多數人的感覺都不會太好。. 不過在中藥中,有許多的藥材都來自於各種動物的排泄物。. 像《延禧攻略》裡的高貴妃,被混有金汁的鐵水燙傷,傷口發炎感染。. 而所謂的金汁,其實 ...

  6. 2024年5月8日 · 糞便最初積聚在直腸中,但隨後逐漸積聚在結腸或大腸內,當糞便被黏住時,身體會繼續從糞便中吸收水分和濕氣,導致糞便變硬和鈣化,之後患者就會出現腹部疼痛、腫脹、排便排不出來、胃痛等問題。

  7. 2024年4月28日 · 林相宏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老人家很喜歡把糞便潛血當作痔瘡出血,鴕鳥心態逃避檢查,很多都是子女硬是把爸媽拖來檢查,常常診間外的畫面就是爸媽一直碎念「沒事幹嘛叫我來檢查,害我清腸餓的半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糞便潛血陽性有20分之1的機會是大腸癌,且有5成機率演變為有大腸癌風險的腺瘤性息肉。 【韓國YY菌】高敏力換季必備 第三件只要139元. 醫師表示,「這一天一次來了兩個糞便潛血陽性的60歲長輩,而且很不幸的,兩位大腸鏡的結果都是大腸癌。 一位早期,大腸鏡直接腫瘤切除根治;一位已經中晚期,需要轉介進一步開刀。 不過兩位都沒有任何症狀,就算已經中晚期,也頂多說肚子偶而脹脹的,排便依舊很規律」,如果要到大家熟知的排便習慣改變,腫瘤都已大到阻塞腸道。 醫師表示,早晚期大腸癌常常沒有症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