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1日 ·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如果你真心想累積財富,就由月供股票開始,以「儲股」的模式進行,不要再炒賣。 更多分析: 有潛力再升的高增長晶片股. 2022年美股投資格局主調. 一隻增長力強勁的財務軟件股. 美股看似風平 高增長股為何洶湧? 恒指撈底的高勝算策略. 有倍升動力的「先買後付」股.

  2. 2020年3月16日 · 2020-03-16 The Fool. 這家串流媒體巨頭的發展劇本依稀就是當年亞馬遜的翻版。 亞馬遜 (Amazon.com) (NASDAQ:AMZN)向來是市場的寵兒,亦貴為美國市值第三大的上市公司,但這家網上零售巨擘卻不是每個人那杯茶,並非人人愛戴。 曾經有段時間亞馬遜雄霸這個高速增長的市場版圖更越來越大卻惹來市場誤解。 淡友著眼於公司的巨虧,而忽視業務的增長,不明白這樣不惜代價捕足這個熱門趨勢,勇奪龍頭位置,可以打開更多新的大門。 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多年,Roku (NASDAQ:ROKU)與亞馬遜其實有很多共通點。 Roku是去年市場最大的贏家之一,但目前股價已較去年夏季的歷史高位低30%,平心而論,市場的追捧已經大打折扣。 過去5個月,投資者過度看淡Roku。

  3. 2021年8月16日 · 2021-08-16 Steven Cheung. 上週長和(SEHK:1)及長實集團(SEHK:1113)公布業績,中期股息重新增長,長線投資者應該感到滿意。 長實與長和均是長和系的旗艦,惟形勢不時改變,長和系要角不時易手。 更多內容: 投資長和要注意的3大要點. 由於現時環球各國對國家安全重要性提高關注,未來長和在電訊及基建資產收購機會有限,惟各國對外資投資房地產的疑慮不太大;長實未來進行收購的可能性較長和為高。 從這個角度看,長實才是李澤鉅的至愛。 投資者如果要配置傳統行業股票,長實潛在升幅較長和為高。 進一步剖析長實為何是李澤鉅至愛前,簡單分析一下長和及長實業績重點。 先講長實,疫情持續情況下,集團營業額按年倒退按年倒退17%,至242.6億元。

  4. 2023年8月22日 · 我浪費了人生20年! 2005以低價$99萬賣出屯門自住單位 (買入價120萬),現在樓價500以上。 現在40歲,現金只有40萬,之後什麼都沒有了,請問如何好好運用這少少的錢? 我每月收入約2萬元,交租約6000元,希望盡快財務自由,現時打算做月供股票。 另外還有什麼意見給我嗎? 個案重點: 40歲. 多年前賣出自住物業. 收入$20000,交租$6000. 現金$40萬. 重點目標: 如何有效運用$40萬. 想盡快財務自由. 分析: 你不要停留在過往的事情上,好多人都會成日想「如果我當時…,就好啦」,其實無意思。 無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做錯決定,無人能在最高位賣出股票,無人能在最低位買入股票,就算投資大師都會錯,最重要是之後做好財富配置就得,而不是浪費時間停留在過去。

  5. 2022年7月12日 ·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但我們可以盡力做好自己,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有些人會因為背景不佳,這刻環境不好,而變得消極,認為自己「我只是如此」。. 但亦有些人,因為背景不好,這刻環境不好,變得更積極,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改變 ...

  6. 2021年1月13日 · 2021-01-13 Dave Leung, CFA.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網站. 蔚來汽車(NYSE:NIO)在2020年的升幅達1,112%,但在暴升前卻一度接近破產。 蔚來汽車是如何從破產的邊緣走上神壇? 狂燒百億差點破產. 蔚來汽車由易車網創辦人李斌、汽車之家創辦人李想,還有京東劉強東在2014年11月共同創立,早在2018年已在美國掛牌上市,當時已被冠以「中國版Tesla」的光環。 不過,隨後由於中國車市陷入低潮期,不單新能源車銷情受挫,傳統燃油汽車亦不見得好過,所以在2019年不單是經營,蔚來的股價亦跌入低潮。 更多蔚來汽車內容: 蔚來Vs小鵬 兩火熱車股誰值擁有? 新能源車補貼退坡打擊了銷量,加上當時又碰上汽車電池冒煙、起火事件,需要召回4,800輛車,已令人擔心經營狀況。

  7. 2020年3月23日 · 公司前景黯淡. 截至3月20日,公司每股賬面淨值為0.143美元,折合約1.11港元,即私有化作價較賬面淨值要高逾1成。 公司截至去年底總負債為11.76億美元,手持現金則為9.32億美元,淨負債為2.44億美元。 故儘管當前公司股價受累環球股災而低迷,但這出手對比以往的私有化例子而言已算相當高,足以成為一個誘因讓投資者接納方案,而大股東馮氏已表明作價不會再作提高。 除此以外,接納公司私有化的最大誘因就是公司短期難有大復甦。 首先,公司截至去年12月業績雖然成功扭虧為盈賺1,675萬美元,但核心經營溢利卻下跌 23%,並已是連續兩年下跌。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今年及未來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第三,公司暫不公佈新的三年計劃。 中長線投資者損失慘重成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