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1. 老人痛症治療 相關

    廣告
  2. 有效改善肩頸、腰背、關節、坐骨神經等痛症,消除痛楚,改善機能、延緩關節及肌肉衰老,效果顯著. 去痛成功率達95%,領先15年,No.1去痛症專家,多項國際專利技術,真正從根源解決痛症

  3. 院長博士級中醫駐診,運用推拿、針灸治痛症、頸痛、筋骨、整脊等,口碑譽滿全球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1日 · Tweet.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薰治療可緩解疼痛配合按摩效果更明顯。 (高嘉業攝) 香港老年人口不斷上升患認知障礙症或慢性痛症的長者亦隨之增加令他們及照顧者生活備受困擾保良局早前委託香港理工大學研究香薰療法對改善長者情緒及行為問題的作用發現對長期痛症而言香薰治療可緩解疼痛當中配合按摩的效果更明顯。 香薰治療亦可控制腦退化長者症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症的嚴重性。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於去年11月至今年9月期間,在保良局的院舍及日間長者中心,招募100名患慢性痛症,及112名認知障礙症長者進行香薰治療隨機對照實驗。 參加者分為3組,包括以複方精油按摩手部、嗅聞吸納組及無香薰治療的對照組。 香薰治療為期16周,每周做2次。

  2. 2024年4月3日 ·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主席兼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彭彥茹表示柏金遜症患者不少會出現非運動症狀近一半患者有肌肉骨骼疼痛問題有30%至40%患者會出現抑鬱症更有64%患者受睡眠障礙困擾有關症狀往往被視為老人常見病症而被忽視其實是柏金遜症的症狀以往並無藥物可有效紓緩柏金遜症的非運動症狀而新一代MAO-B抑制劑就可做到。 彭醫生指,新一代抑制劑配合左旋多巴,能更有效地應對柏金遜的症狀,藥效更長,亦不會如以往柏金遜症藥物般,令患者出現不自主動作。 新藥價錢與上一代相若,不過只供私立醫院使用,未來有望推到公立醫院。 她又呼籲市民若發現身邊長者出現任何柏金遜症的徵狀,應及早求醫。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講柏金遜症病徵多變記者會。 (李志湧攝) 彭彥茹表示,柏金遜症患者不少會出現非運動症狀。 (李志湧攝)

  3. 2020年1月14日 · Tweet. 中大去年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 (鍾君容攝) 1/3. 不少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而患上慢性痛症,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更容易衍生情緒問題。 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患慢性痛症的60歲以上長者當中,90%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以膝部、背部及肩膊為主。 受痛症困擾的長者更有40%人出現輕至中度的焦慮症狀。 中大學者指這些長者多因痛症而足不出戶,反加速身體退化,加劇痛症,形成惡性循環。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表示,慢性肌骼痛症是指身體間歇或持續出現3個月或以上的痛楚,一般由受傷、肌肉關節勞損、關節退化或慢性發炎等引起。 慢性痛症不但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引起負面情緒。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8月23日 · 香港時間. 08月23日 (二) 19:53. Tweet. 運動員、長者及手術後復健人士9月中可參與「小班」及「一對一」水療。 1/2.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慢性關節退化運動創傷等問題常見惟公立醫院長期超出負荷數以萬計病人慘受痛症煩惱。 致力引入「水中復健運動治愈」 (水療)的非牟利機構香港水療導師總會,今日 (23日)舉行服務啟動典禮,宣布首批已受訓水療導師將於9月中,在公共游泳池開班向老人家、運動員及手術後復健人士等提供收費水療服務,費用180至380港元不等。 總會行政總監陳揮雄表示,水療是長遠解決醫療壓力的治本方法,望能普及化。

  6. 2024年4月16日 · Tweet. 疼痛如持續超過3個月即為慢性疼痛。 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疼痛在如今都市人的生活中愈發普遍,而疼痛則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養和醫院今日(16日)發布調查結果表示,超過75%受訪者(女性居多)在過去一個月曾經歷過疼痛,而疼痛大部分是肩頸及腰背。 至於疼痛原因,有超過3成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自身疼痛原因。 醫生指出,疼痛如持續超過3個月即為慢性疼痛,而根據調查結果看,超4成受訪者有慢性疼痛。 而在治療疼痛方面,前期價格可能會相對高昂。 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表示,養和去年收集了3,018名香港受訪者回應,當中76%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個月層經歷過任何類型的疼痛,而女性受訪者中則有80%都表示經歷過疼痛。 陳煥堂表示,年輕受訪者(18-34歲)中最常經歷疼痛的部位分別是肩頸、腰背、頭及手腳。

  7. 2023年8月15日 · 消委會表示投訴金額最高的事主去年中因膝蓋痛四處求醫並於痛症治療中心以5萬多港元購買60次療程不過中心職員其後於每次療程時都不斷游說他再買更多療程至今年初短短半年便購買了共107萬元療程

  8. 2020年12月7日 · 巢解釋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在中醫角度上可分為腎虛髓減心脾兩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四類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病因決定如何處方食療及針灸。 當中,腎虛髓減的人士因年老久病,致腎精虧損,腦髓缺乏新血作填充,致「腦髓漸空」,患者會有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病徵。 至於心脾兩虛則是因心臟氣血不足,加上作為氣血生化之源的脾臟虛弱,令人精神失去滋養,患者會易疲、臉黃、頭暈等。 他續稱,痰濁阻竅的人士是因飲食不節制,致損傷脾胃,患者通常面色蒼白、體胖多痰及嗜睡。 氣滯血瘀是因患者長期鬱鬱寡歡,令氣血運動受阻,臟腑氣血無法通往腦部,病人會面色晦暗、頭痛及全身肢體痺痛等。 如家中有長者疑患認知障礙症,家屬最好陪同患者面見中醫師。

  1. 相關搜尋

    老人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