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老子作為中國古代哲學先哲、思想先驅道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內涵博大精深。 諾貝爾獎獲得者、比利時學者普利高津(I . Prigogine)說:「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圓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 ...

  2. 2016年8月20日 · 老子的思想充滿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是古往今來歷代學者難以窮盡的思想寶藏。 《道德經》一書對「道」的闡釋,老子的「無為」思想、運動與轉化思想、老子的社會政治觀念、老子的人生哲學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個紛雜而精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體系。 這套思想體系不僅對道家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和影響,也深深影響到幾千年來中國人的處世原則、行為方式、思維角度、乃至價值取向。 第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老子明確地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而道以自然為法則。 顯然,在老子眼中,「自然」是最高層級的法則和效仿對象。 但是我們首先需要明白老子所說的「道」和「自然」在這裡的真實含義。

  3. 老子以朴素辩证法和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建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形成了老子哲学。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本源,他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4.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 [70],一说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73]),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时期 人。. 《史记》《后汉书》等记载老子出生于 楚国 [29] [66-67] 或 陈国 [1-3],苦县(今鹿邑)厉乡 [29] (一作赖乡 [2])曲仁里人 ...

  5. 老子主張 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 莊子 同樣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合稱「老莊」。 老子被尊為 道家 與 道教 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一, 唐朝 追認李聃為 李姓 始祖。 生平. [編輯] 出生. [編輯] 身份之爭. [編輯] 柱下史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關於『老子』是誰所著的爭論起源於『史記』,《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先說『老子』為李耳所著,接下來又述及 老萊子 和 太史儋。 最早對『老子』是李耳所著提出質疑的是崔浩,直到清代不斷有人質疑『老子』並非李耳所著。 [5] 對於老子其人其書的爭論有以下四種代表性的觀點 [6]: 高亨和呂振羽認為老子略長於孔子,『老子』一書為李耳所作,戰國時代又有後人的增補。 [7]

  6. 《道德經》記載了老子的思想,體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以「道」和「德」為核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主張、治國理念、道德觀念、行為原則等,構造出一個樸素而又寬廣深遠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被譽為萬經之王。

  7.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样评论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來源請求]

  8. 关于‘老子’是谁所著的争论起源于‘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先说‘老子’为李耳所著,接下来又述及 老莱子 和 太史儋。. 最早对‘老子’是李耳所著提出质疑的是崔浩,直到清代不断有人质疑‘老子’并非李耳所著。. [5] 对于老子其人其书的 ...

  9. 就這一問題而言,《老子》的思想是: “是可以掌握的。 在《老子》諸本中,討論了修行者掌握“道”的種種方法。 如果把這些眾多的討論抽象、總合起來的話,那麼掌握“道” 的方法,就是採取“無爲”、“ 虚靜”等態度。 即《老子》說:採取與世間常識性的正面的價値取向相反的、帶有否定態度的負面的價値取向,那麼“道”就是可以掌握的。 例如,郭店乙本第四十八章上段曰: 學者日益,爲道者日損。 損之或(又)損,以至亡(無)爲也。 亡爲而亡不爲。 馬王堆甲本第四十八章: 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云(損)。 云之有(又)云,以至於无爲。 无爲而无不爲。 將欲〕取天下也,恆〔无事。 及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王弼本第四十八章: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10. 鎖定.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約公元前470年 [70] ,一説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73] ),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 《史記》《後漢書》等記載老子出生於 楚國 [29] [66-67] 或 陳國 [1-3] ,苦縣(今鹿邑)厲鄉 [29] (一作賴鄉 [2] )曲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