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2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表示鼻咽癌在本港最普遍在香港一年約有900多宗新症是男士最常見的頭頸癌症男士罹患率又比女士多兩三倍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字面已可解釋此症好發於華南一帶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以頭頸外科作為專業就常與深邃隱蔽的鼻咽癌對峙」,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劉偉業醫生父親是家庭醫學醫生,耳濡目染影響下,他早已立志讀醫,踏上同一軌迹。 「爸爸是一個很為病人設想的醫生,令我有一種使命感。 他說讀醫生涯確是辛苦,大量的知識要在幾年間盡量吸收,但滿足感同時在於自己如海綿,把海量的知識盡收。 「讀醫讓我知道,可以有很多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病痛,科技不斷進步,嶄新的醫學療法為病人醫治,這些都是知識上的滿足感。

  2. 2017年10月23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說: 油耳垢和乾耳垢都是遺傳基因決定的。 耳垢就像臉油一樣,都是皮膚表面的分泌物。 簡而言之,油耳就是耳內的分泌比較多,油耳垢的質地較濕軟、粘稠,顏色呈深啡;乾耳垢則是一塊塊、一片片的,中國人稱「糠耳」。 外耳道只有約2.5至3cm長,若試圖以棉花棒清耳垢,有機會傷及耳膜。 (陳智良攝) 無論你的耳垢或乾或油,功能都相同。 耳垢有滋潤和保護耳道的作用。 耳垢會將耳道內的污穢物黐住,好像剪頭髮時的頭髮碎、耳道附近的細毛、游水時水中的污穢物等,這些粘附在耳道的耳垢,會隨着皮膚的新陳代謝慢慢地由內向外退出來。 黃漢威醫生表示,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人的耳垢都可以自行排出,即使是油耳垢較黏,也不表示會較難排出,因為它的質地相對地滑,理論上會很暢順地排出。

  3. 2022年1月10日 · 今集活得健康啲請來耳鼻喉專科醫生鄧志豪講解胡亂採耳結果及採耳師Mia分享正確清潔耳朵方法。 耳朵會自動清潔 自行購入掏耳工具易增感染機會. 鄧醫生指耳垢 (俗稱耳屎)因外耳道表皮脫下與外耳道分泌物及油脂物混合而成,用途為保持耳道有足夠滋潤,減少外來異物積聚及感染機會。 由於耳朵每日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因此無需定期清理耳垢。 耳鼻喉專科醫生鄧志豪。 (曾嘉文攝) 乾耳和油耳人士分別在於耳朵毛囊分泌濕潤程度,前者耳朵油份分泌較少,耳垢較乾身及易積聚;後者耳垢較粘稠,容易黏在耳道。 鄧醫生指如果耳垢積聚比較多或有需要採耳,可找專業採耳師處理,而採耳前必需了解自己耳道空間大小,絕對不建議自行購入未經正當消毒的清潔耳朵工具。 採耳師:安全範圍內清理耳垢.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7月24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表示耳塞猶如坐飛機時遇到氣壓改變出現塞住的感覺一般傷風感冒或耳垢阻塞也會誘發而耳鳴則是一種訊號只有當事人才能聽到聲響例如嗡嗡」、「宏宏或高頻的哨子聲,「耳鳴並非一種病是一種徵兆」。 他續說一般的耳塞及耳鳴是短暫性維持10秒至1分鐘後會自然消失。 但有些情況下,會持續1至2日甚至更長時間,且反覆發作,例如鼻咽癌、聽覺神經纖維瘤、突發性失聰,有時候更會同時發生耳塞及耳鳴。 他指,耳鳴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因癌細胞入侵耳咽管,造成中耳積水,出現聽力下降及耳鳴。 他提醒,如持續出現耳塞或耳鳴,應求診進行聽力及耳壓測試、鼻咽檢查等,在排除癌症、失聰、耳垢阻塞的問題後也找不到成因,需進行磁力共振,或有機會患上聽覺神經纖維瘤。

  6. 2017年10月10日 · 問醫生大約幾時會真正開始治療他說大約8月頭會開始即要等多1個月才開始當時想盡快治療因為腫瘤明顯比5月時大了心好驚他看私家耳鼻喉專科醫生翌日進行MRI磁力共震和Pet Scan正電子掃描),當晚已有報告原來他鼻咽位置有兩個

  7. 2021年6月7日 ·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志豪接受專訪時表示休息配合適當發音繭自然會平復但瘜肉是聲帶中發炎和充血的情況若瘜肉已形成即使透過休息或言語治療亦未能令瘜肉自行萎縮如果瘜肉體積較大明顯影響聲帶的質素一般建議進行手術移除它效果較顯著。 鄧志豪強調以微創激光進行切除瘜肉的手術,因激光能量可控制,受創的情況減少,傷口較容易癒合。 相反,透過傳統方法移走瘜肉,有機會移走部分正常聲帶的組織,導致傷口較大,愈合後疤痕亦較明顯,疤痕一旦的形成,可致聲帶無法回復正常,出現聲音沙啞的問題。 更多紓緩喉嚨不適的方法和聲帶問題的徵狀,密切留意6月7日晚10時在HKET TV健康台播出的《 TOPick診症室 》。 同場加映,鼻瘜肉徵狀似鼻敏感,嚴重可影響呼吸,即看: TOPick診症室.

  8. 2020年7月20日 · 耳鼻喉專科醫生林偉雄指口咽癌病徵不明顯確診時多數已是晚期若感到喉嚨頂住頂住」,可能是口咽癌徵兆本港一名63歲男子不煙不酒常做運動早睡早起3年前突然喉嚨有被頂著的感覺經常被嗆到情況持續數月以為長有癔肉求醫後被確診罹患口咽癌臨床至少已屬第三期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成因不明。 耳鼻喉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偉雄表示,口咽癌病徵不明顯,被發現時往往已屬晚期;由HPV引發的口咽癌也未必與性生活有關。 HPV可引起口咽癌,發病部位包括吊鐘、扁桃腺、舌頭根部、軟顎、口咽後壁。 (黃泳欣 攝) 患者喉嚨不適頸部有腫塊. 現年63歲的Sam為口咽癌康復者,2017年7月確診,當年感到喉嚨「頂住頂住」但無痛楚,不以為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