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煩惱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解脫的果位,包含貪瞋癡等眾多煩惱及其種子。 【所知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成佛的果位,包含煩惱的習氣及非染汙的無明等。 4住善所緣 藏文「住」在此處為驅使令趣之義,下文「勘任安住」的「安住」同此義。 上文「令心安住」的安住是指「專注」。 二科、不修善的過犯.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 雖然如此,若最初修行的時候,隨意選取所緣便作修持,縱然想要如自己所想地依循某種次第,修持某些數量的善所緣,也無法如願做到。 ,於是成為能夠隨己所欲趣相善所緣的重大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由於最初養成的惡習,因此一生的善行都帶有過失。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2. 1、開荒闡道是為奇功。 代天宣化,替佛宣言,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千,使大道能川流不息宏展,替師尊師母去佈德,是謂奇功也。

  3. 2021年12月8日 · 將佛陀所有的法語具體化為修行的方法: 總體而言,追求解脫的人們,要想要在每個修行階段都能有所領悟、甚至獲得究竟的利樂解脫,只有依循佛陀的教誨才是唯一的辦法。 因為只有佛陀能教導人們如何遠離錯誤的教法。 這一點如同《寶性論》所說:「佛陀所說的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應被隨意扭曲。 因為世界上沒有比佛陀更加善巧、通曉一切最勝性的了。 所以,扭曲佛法會破壞如來的正宗法軌。 」由此可見,珍貴的經典及密續(密教、密宗)這些佛陀的傳承,都是無比珍貴的教導。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雖然如此,由於末法時代的眾生天資不足,若沒有詳盡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教導,要憑一己之力去參悟佛陀的教誨,是無法了解正確的意思的。

  4. 2004年2月8日 · 由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所引發的一些思考.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427-347 B.C.)在其著作《理想國》(”The Republic”)一書的第七卷,一開頭便提及其著名的「洞穴寓言」,該寓言的內容大概是這麼說的: 有一群自幼便居住在洞穴裡的人,他們所居住的這個洞穴的洞口朝著外面的陽光,洞穴本身在地下的部分則很長。 這群居住在洞穴裡的人,他們的雙腳與脖子都被鐵鍊緊緊綁著,在正常情形下,他們終其一生只能面向著洞穴的牆壁而不能轉頭。 他們的背後燒著一堆火,火與他們之間則是矗立著一堵矮牆,這堵牆就相當於表演皮影戲時,介於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屏障。 而表演者便在這堵牆後面搬運各種形狀的東西。 有些表演者在談話,有些則沈默不語。

  5. 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爭,舉家移居香港[3],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4],他在香港度過童年,入讀聖保羅書院

  6. 1.學習需要思辯. 2.忘記很正常,所以我們要盡快複習. 3.自己想的答案,記得最清楚. 4.給自己設計獎勵跟懲罰. 5.大腦是會發育的器官,要保持大腦健康. 6.與更厲害的人一起學習.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句話不只是減肥可以用,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日積月累的將知識累積,成為自己的養分。 至於,如何學習高EQ,也同樣圍繞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掌握兩個重點: 重點一:身體好,心情才會好. 重點二:克服沮喪,每天進步一點點. 講的就是「生理影響心理」及「超越自己」。

  7. 2015年5月11日 · 我們今天先講「殺」。 說到這個「殺」,叫你們拿刀子去殺人家,或者去殺動物,在座的,我想是沒有這種現象,大家都已經是清過口的,甚至於說,現在在家裡也很少養動物,是不是? (是)但是,不是說拿著一隻刀子在殺生,才算犯了殺,許多都是在微細的地方,起心動念。 還有一個「助緣」的地方。 助緣的地方你們沒有去注意到,那也是犯了一個「助殺」。 我們是修無上菩提大法的,所以一定要身、口、意都要清。 你們立過清口的人,身、口、意都要清,身清、心清、然後呢? 「口」要清。 不是說只有吃素,那叫做「茹素」,不叫「清口」,所以「清口茹素」,一定心、口、身都要清。 往往你們犯都犯在那裡呢? 犯在那個「助緣」,一句話不小心啊,譬如說,人家在殺動物,你就是在那裡讚歎:「好! 好! 這個肉好吃! 殺得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