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3日 · 胡志偉牧師出生於1956年畢業於慈幼學校及播道神學院。 胡牧師起初於元朗元基堂事奉,2008年起擔任香港更新運動(HKCRM)總幹事至今。 胡牧師早年曾參與推動元朗「社區教會」,認為教會不能與社會分割,故於任內積極推行各種社區活動,例如自修 ...

  2. 2024年4月15日 · 《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獻議》(簡稱《信念書》)的源起,乃因為「近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有關一九九七以後香港之主權、治權、施法、行政等方案,不單引起一般市民的關注,也觸發香港基督徒探索這些社會及政治變遷對教會的意義。 」(《信念書註釋》, 1頁) 《信念書》明確承認 :「一直以來,香港教會對政治及社會問題較少關懷,一旦遇上前所未有的歷史巨變,不得不重新檢討教會的社會角色,教會時代性的模式,宗教自由的涵意、佈道策略的適切性,以及對香港前途、中國未來建設及普世宣教的承擔等等問題。 」 (《信念書註釋》, 1-2頁)

  3. 2021年9月1日 · 胡志偉指,當地政府將會資助非牟利機構及教會舉辦活動幫助港人。 據他所知,有教會計劃在十月舉辦相關的歡迎課程(welcome courses),透過設立不同小組,在教育、就業、社交等層面提供支援。 有消息亦指,在疫情期間,英國西南部大城布里斯托(Bristol)少數族裔教區的華裔牧師馬克南(Mark Nam),在WhatsApp成立「茶館」(Teahouse)群組,凝聚華裔牧者關注移英港人需要;他們亦將參與英國聖公會一個有關少數族裔的委員會會議,商討如何關顧移英港人。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或.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4. 2020年10月23日 · 日前,有節目邀請了基督教宣道會屯門堂主任游淑儀牧師、基督教會活石堂(九龍堂)代堂主任歐醒華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分享對有關題目的看法。

  5. 2021年3月19日 · 胡志偉再引用二〇一四年雨傘運動中的標語「命運自主」,勉勵信徒要有自主的精神,不要過度相信政府、意見領袖(KOL)或其他權威的指示;正如現在仍有不少堂會和宗派在等待政府的指引才重開崇拜,胡志偉指「你等得嚟!

  6. 胡志偉, MH (英語: Wu Chi-wai ,1962年10月18日 — ),在 香港 出生,祖籍廣東省羅定市,曾任 黃大仙區議會 瓊富 選區議員、 香港 九龍東選區 香港立法會 議員、 民主派會議 召集人。 香港民主黨 主席(2016-2020),暱稱為「胡主席」。 [4] [5] 簡歷 [ 編輯]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胡志偉,出身於 草根階層 ,曾在 皇仁書院 就讀,同窗包括前任 律政司司長 黃仁龍 。 1981年 中學會考 後,胡志偉便投身於社會工作。 1985年,他決定重拾書本,前往 澳門 就讀大學,修讀 副學士 學位,並於1987年負笈美國 威斯康辛大學 密爾沃基分校繼續學業,主修經濟,副修數學。

  7. 2024年3月9日 · 海外華人教會「三高一低」的轉身 – 胡志偉牧師文集. 前文(海外華人教會的「三高一低」現象)嘗試描述現今大多在中台港以外地區華人移民堂會的體形:高流動性、高混雜性、高競爭性及低持續性。 加拿大王健安教授於2018年分享的研究報告《聆聽心聲》 (Listening to Their Voices, LTTV),值得每位在海外服侍的教牧與信徒領袖虛心聆聽。 王健安教授肯定海外華人教會的存在價值與貢獻:扮演樞紐的角色,提供社交、物質與心理的支援;保存華人的文化、價值與傳統,成為重要的社會資本;提供傳承空間,讓上一代的傳統、習俗、語言與身分,可以傳送予第二代移民;最後是第一代男性移民可以在宗教組織內恢復其原有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