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②講好保險故事,彰顯保險的價值。 以產品為出發點的銷售模式難免稍顯「銷售味」,與其過度關注產品,業務員不如更多關注保險的價值。 例如,從感性的角度出發,向客戶講述親身經歷或聽說過的令人感動的理賠故事,以此讓客戶從故事中看到保險的價值並產生認同,而不是認為自己被推銷。

  2. 2023年4月1日 · 第一步:認同客戶想法. 「如果您不需要撫養任何人,您需要的保險相當有限。 第二步:提問+解決方案. 「但您仍需要做好3件事情,您知道是哪3件嗎? 「第1件事情,生病的時候,您只能依靠自己,因此需要確保收入有保障,這種產品叫做重疾險。 為防止生病或是從此再也不能工作,您需要一份保障。 「第2件事情,您還需要確保擁有醫療保險。 您知道單身的好處是沒有任何人需要您的照顧,但壞處是也沒有任何人照顧您。 請您想一想,當您躺在醫院時,誰來幫您支付醫藥費呢? 「第3件重要的事情,您需要確保的是,存足夠的錢為退休做準備。 當年紀愈來愈大時,如果您決定一輩子單身,要確保的是老後有足夠的資金不斷地存入您的帳戶。 如果沒有這份收入,您未來的生活就沒有保障了。 第三步:總結.

  3. 2023年9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9 月 1 日. 0. 395. 難道保險不重要嗎為什麼在業務員的不斷勸說下客戶仍然將保險當作生活中的額外支出? 事實上,保險雖然不若柴米油鹽等事物能夠直觀地觸碰、接收到,卻實實在在地守護著每個家庭的平穩和幸福,因為保險的本質就是用小錢來完成大保障。 從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和面臨的風險來看,保險是人生的必需品。 然而,在有的人看來,購買保險卻非一項必要支出,他們寧願把錢拿去投資、消費,也不願意購買保險。 他們之所以會對保險產生這樣的誤解,主要是因為保險觀念不到位。 大眾對保險存在「保費是不必要的支出」的認知誤區主要有以下4種原因。 原因1認為買保險這件事現在遠不如其他事情重要.

  4. 2023年3月1日 · 1. 商品有辦法符合客戶需求。 2. 保險公司有辦法從中獲利。 3. 在商品創新的同時也盡到社會責任。 成功案例1: UBI車險保單是國外相對成功的案例,有別於傳統的車險,UBI車險的計價方式是開多少付多少(PAYD,Pay As You Drive),只有在駕駛期間才收取保費,而根據駕駛紀錄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計算方式(PHYD,Pay How You Drive)。 在疫情爆發前,美國UBI保險公司Metromile本來面臨裁員危機,但在疫情發生後,反而成為相當熱門的汽車保險公司,正因為疫情初期使民眾開車頻率降低,民眾便開始思考是不是有需要付跟先前相同的保費。 這樣的情況下,碎片化保單則更能符合民眾的需要。

  5. 2019年9月1日 · 1. 保險單可有審閱期 2. 忘記繳納第二期以後保險費的契約效力. 3. 是否有豁免保費附約 4. 保單停效日期兩年內永久失效. 5. 保單可否貸款 6. 保單是否有解約金. 7. 理賠時應注意事項 8. 若有問題如何申訴. 9. 沒辦法繳保費時如何處理 10. 除外責任有哪些. 還有一個容易被消費者忽視的是「切身問題需求」。 人類有時候的消費行為是衝動的,然而,想要和需要並不一樣。 就好比某天晚上,小明肚子很餓(需要保障),有人(保險員)建議他去便利商店(保險公司)買東西(保險),於是他走進去商店,假設小明從來沒有在便利商店買過餐食,一下子被琳瑯滿目的商品(各式險種)迷住了。 有啤酒、小說、香煙、玩具,於是他東買西買,走出便利商店後得到一股滿足感。

  6. 2018年6月1日 · 4351. 臺灣因為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燒傷急救口號的宣導燒傷發生率逐年降低。 近年來因為藝人Selina工作燒傷意外,以及八仙塵暴、高雄六輕工業區氣爆等事件,讓燒燙傷的意外事件引起廣泛重視。 燒燙傷治療與復健期間漫長,且醫療費用往往超出其他意外傷害,一旦有家人意外受傷,很容易衍生出後續醫療費用、照護人力等相關問題。 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數據指出,全世界每年有6,700萬人灼傷,其中更有30萬人因此喪命,因為大片灼傷對人體有致命性的危害。

  7. 2023年10月1日 · 關愛,保險業最珍貴的「禮物」. 1974年,我初入保險業,遭遇了每一個保險從業人員都曾遭遇的挑戰,銷售保險時總是拒絕大於成交。. 在遭到拒絕之後,每每尋思拒絕的理由,我發現客戶並不是不需要保險,而是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買保險,也還不明白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