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諾那呼圖克圖的門人編輯,重新為藏文咒語譯音的《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 (一般都跟《諾門普傳真言集》合刊)中,吳潤江上師有一段序文這樣說:「大白傘蓋咒與楞嚴咒功德雖同,但經咒則各異。 蓋楞嚴咒係佛頂化佛所說,藏音名『多這捉多日』;大白傘蓋咒係佛頂化無敵金剛佛母所說,藏音名『督嘎日』。 咒名既各不同,且說咒之地亦異。 楞嚴咒係佛救阿難陀尊者,解摩登伽女之難而說。 大白傘蓋咒則佛在三十三天帝釋宮,為遣魔禳災消障而說。 而前人每多以楞嚴咒即大白傘蓋咒,實屬錯誤。 」由於該書頗為漢地密乘行人重視,此一謬誤遂為部份行者所誤信。 筆者覺得應該澄清一下。 首先,楞嚴咒與大白傘蓋咒不僅功德相同,咒文內容也大致一樣。 只是前者完全音譯;後者則意譯部分咒語,使其看起來像是經咒間雜,跟楞嚴咒相去甚遠。

  2. 2024年6月6日 · 於此陀羅尼功用,正道理趣勢力安立,即是諸佛功德,諸佛禁戒諸佛所學,諸佛密意諸佛生處,故名無染著陀羅尼,最妙法門。 」作是語已,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惟願善逝,為我說此陀羅尼法,若諸菩薩能安有住者,於無上菩提不復退轉,成就正願得無所依,自性辯了獲希有事,安住聖道,皆由得此陀羅尼故。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有菩薩得此陀羅尼者,應知是人與佛無異。 若有供養尊重承事,供給此菩薩者,應知即是供養於佛。 舍利弗,若有餘人聞此陀羅尼,受持讀誦生信解者,亦應如是恭敬供養,與佛無異。 以是因緣獲無上果。 」爾時世尊,即為演說陀羅尼曰:

  3. 皈依學處可分為應遮與應學兩類,須知修學這些學處的目的有二:① 為了遮止皈依心生起之後退失,② 為使皈依心展轉增上。 寅一、《攝分》中出分二:① 初四聚 ③ 次四聚. 今初,初中有二四聚。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有兩個四聚。 卯一、初四聚. 第一四聚,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 第一個四聚中:親近善士,就是如同前文所說,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依處,觀察現見這一點後,真正去親近善知識。 這是第一個學處。 皈依佛之後,必須親近善士的理由如下: 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因為皈依佛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大師,而隨順皈依佛的正行即是親近開示正道的善知識,所以皈依佛後必須親近善士。

  4. 如何判斷是真經還是偽經?. 只要符合佛法的原則就好. 高王觀世音 ( 真) 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是否為偽經?. 這問題其實已經吵很久了。. 茲引述 20 世紀臺灣第一位佛學博士,曾讀完兩部大藏經的聖嚴法師的說法(見下文),來判斷高王觀世音 ( 真) 經 ...

  5. 2020年3月1日 · 日常法師淺釋. 第四種是不現前供養,就是既沒親身遇見佛,也不在佛塔(也就是寺院),但是我們卻可以觀想供養一切佛、佛塔,這就是不現前供養。 【又若於佛涅槃後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數等,亦非現供。 若供此二隨一之時,作如是念而供養者,謂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現前供養此二,亦即供養其餘三世一切諸佛,及供十方無邊佛塔。 此是俱供現不現前。 論說初者,獲廣大福,第二較前獲大大福,第三較前獲最大福,故於一佛,或佛像等,修供養時,應憶法性無所差別,先當遣意供養一切,極為切要。 日常法師淺釋.

  6. 簡介. 韋馱菩薩,梵文:Veda,又稱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違馱天。 或稱韋將軍,韋天將軍。 本爲 婆羅門教 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 印度 ,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 大乘佛教 吸收而爲伽藍之守護神,爲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 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 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 世傳佛陀涅盤時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韋馱天乃急追取還。 其形像身著甲胄、合掌、腕捧寶劍。 於我國自唐初之道宣律師感得其像後,各處之伽藍均設有其神像。 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 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准備回天堂。 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

  7. 【解】「叱陀你、阿迦囉、密唎柱、般唎怛囉耶、儜揭唎」這五句咒叫五大心咒,是五方佛的心咒。 這五大心咒專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術。 無論他有何妖術邪法,你誦持這五大心咒,就把他這妖術邪法破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