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馬英九並非「灣生」,而是「港生」(1950年出生英屬香港),在台灣成長後,因為父訓,心中存有一個想像的祖國,隔著大海,日夜牽扯望鄉的 ...

  2. 2017年7月4日 · 學外語把在外國工作和生活提高到新境界,幫助我更加理解身邊人的感受,聆聽他們的故事,報導他們的經歷。. 我父母是英國人,我在倫敦有房子 ...

  3. 2018年12月23日 · 同是拿香港身分證,中國出生的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抓,就提升到外交層次。 英殖時期出生港人,在菲律賓受不公審訊,非人對待,中國外交部就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7月4日 · 駐外記者的生活和遊牧民族有共同之處,每隔幾年從一個國家搬去另一個國家。結識新朋友、體驗新經歷的機會很多,但是挑戰也不少。BBC駐墨西哥 ...

    •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香港
    • 「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
    • 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
    • 如何閱讀歷史
    • 如何審視香港歷史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1997年7月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特區成立大典莊嚴地說:「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於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 學生要求「重奪原來屬於我們的空間」,衝入原屬公共空間、初建時沒有欄柵 的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警察對應手段強硬,很多人不忿警方所為出來支援,「佔中」隨後順勢提早啟動。9月28日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卻激發數以十萬計的抗爭者佔領金鐘、銅鑼灣及旺角部分街道。縱然10月3日「藍絲帶」暴徒在旺角街道追打示威學生,...

    我們該如何理解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驗走過的路呢?主權移交後,中聯辦首任主任姜恩柱曾說:「香港是一本難懂的書。」如果誠如董建華所說,香港回歸的意義,在於港人可以重新當上這塊土地的主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為甚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的十七年後,學聯發動罷課行動的宣言還要打出「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的口號,高喊「命運自主」呢? 這本書嘗試做的,是重新審視過去香港處於複雜地緣政治下的管治歷史,以及英人治下的香港社會面貌,並比照今昔,以更廣闊的時空與地域視野,回顧香港走過的路。

    具體地說,本書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出色之處、特區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目的是令大家更了解在回歸前後,香港處於何種地緣政治脈絡、進而明白香港從過去到現在的管治,受到甚麼因素影響、產生了甚麼治理效果,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 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的切入點包括: 回顧大英帝國環球殖民地的治理方針、模式與原理; 比較英屬香港和其他舊日英國殖民地的管治情況,例如新加坡、錫蘭(斯里蘭卡的舊稱)、馬來亞、肯亞、緬甸、尼日利亞,以至今天仍是英國殖民地的直布羅陀等; 比較中英兩國政府的施政風格、政治文化,以及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利益; 從世界不同中央-地方關係的案例,例如英國-北愛爾蘭...

    不過閱讀歷史,卻要很小心,因為「何謂歷史」,並非如1+1=2般那樣簡單直接。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卡耳(Edward Hallett Carr)在《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中說:「歷史是一系列獲得接受的評斷。」這與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名言:「沒有真相,只有詮釋(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頗有暗合之處。關於歷史的解讀、詮釋,更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時代的問題,對相同的史料、歷史事件、人物,都因問題意識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歷史的書寫,其實更涉及政治、不同身分認同的角力。台灣社會學者蕭阿勤曾作以下結論:「人們爭奪歷史的啓事,就在於它對集體記憶的形...

    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中國大陸在短短幾年間出現了很多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為了「確立回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為「人心回歸」鋪路。然而,這類香港史論述都以「愛國史觀」建構,至少有以下四個值得商榷之處: 1. 香港的英殖歷史是恥辱? 2. 香港在英治下受盡剝削? 3. 英人同化港人? 4. 英治高壓獨裁? 如果我們以民族主義先行的「愛國史觀」有色眼鏡回望香港歷史,便會很容易過分強調或誇大英治時期的「恥辱」,而忽略當年英國人管治值得學習的地方。全國政協前主席李瑞環在香港回歸前,曾提出「紫砂茶壺論」,提醒相關人士治港不要妄洗「茶垢」,令香港失去特色。香港若然胡亂「去殖」,便會很容易流於重新「自我殖民」。 其中一個例子,是香港政府首腦的名稱,由「港督」變成「行政長官」。這個改變原意是因應主...

  6. 2020年7月13日 · 因應香港國安法》英國放寬BNO身分入籍限制 旅港人憂幫不到1997年後出生者. 中央社 + 追蹤. 2020-07-13 07:00. 人氣. 贊助本文. 針對中國制定《香港國安法》,英國計畫擴大持有BNO護照港人的居留權(AP) 中國強推「港區國安法」後,倫敦當局承諾對港人提供「取得公民權之路」。...

  7. 2020年6月19日 · BNO護照使用經驗比較好. 「雖然持有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NO)可以免簽證入境英國6個月,也能有領事服務,但與英國公民身分還差很遠」,蜜雪兒‧陳(Michelle Chan)寫道,這本酒紅色外皮的「護照」,其實只是另本旅行文件,甚至被通稱為「次等護照」。 她表示,多年來出國,都會被問持有該護照,為何回程不是到英國? 為何沒有英國口音? 「但這比使用香港護照的經驗好。 Good...

  1. 英屬香港出生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glorycloud.tv

    Uplifting Worship Music for Jesus. Worship Jesus together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that bring peace and hope. Sound of Heaven.

  1. 相關搜尋

    英屬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