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消費者可以透過3大指標面向來觀察未來美國利率的走向,首先是芝商所FedWatch對美國未來利率走向的預測。 這是以投資市場推估未來美國升、降息機率的統計工具,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聯準會於11月或12月皆有超過30%的機率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5.50~5.75%區間,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以前,仍有升息一碼左右的可能性。 第二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約為4.2%),這是從美國公債市場推估未來利率的方法,債券市場對利率相當敏感,可以透過各年期的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市場價,來推估未來美國利率的走向;第三則是從美元指數(用以衡量美元對歐元、日圓、英鎊、加幣、瑞典克朗、瑞士法郎這6個國家的匯率價值)升降做判斷,當指數上升,代表美元走強,反之則走弱。

  2. 2021年3月1日 · 新臺幣的存款利率處於歷史低檔已經頗久,因此市場上常會聽到許多業務人員積極勸說客戶:「新臺幣定存利率都不到1%,但是外幣保單的(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都將近3%;很適合把定存轉過來。 」高達3倍的利差令許多「定存族」心動與行動。 「不求報酬率很高,但求能對抗通膨。 」這是近年許多民眾積極買進的原因,令外幣保單愈來愈被大眾熟知。 2.預期該外幣對臺幣會升值. 許多業務人員在行銷外幣保單時,常會許客戶一個美好的願景,他們會告訴客戶此時此外幣正在低點,未來可以賺到「利差」和「匯差」,令許多民眾趨之若鶩。 3.保費較便宜. 若客戶僅是訴求保障,外幣保單會因為「預定利率」較新臺幣保單為高,同樣的保額,保費就會較低。

  3. 2022年7月1日 · 首先先說為什麼外幣保單的新契約占比會如此之高,與2個原因有關,第1點就是保險公司銷售外幣保單不用承受最大的匯兌風險;再來,外國的利率比臺灣來得高,特別是美國,可以有更有吸引力的宣告利率。 保險公司因為外幣資產多,因此有一個很大的風險源來自匯兌的差異,尤其像前陣子新臺幣一直在升值,對許多資產雄厚的公司來說,每差1角牽扯到的損益就可能是好幾億以上,所以當大量銷售外幣保單,保費收外幣,投資也是外幣,給付也是外幣,交易少了匯兌的過程,從而降低匯率變動造成的波動風險,所以對保險業者來說,大量銷售外幣保單有來自於經營面的動機。

  4. 2022年5月1日 · 2022 年 5 月 1 日. 1684. 0. 2021年因美國持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全球市場熱錢湧現,資本市場熱絡,帶動市場行情。 在匯率方面,新臺幣相對美元升值,也進一步推升美元投資型保單買氣,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美元保單類型,大致可分為3種,分別為美元傳統型保險、美元利率變動型保險以及美元投資型保險,其特色及功能見下表說明(表一)。 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陳欣怡談到,2021年市場熱銷商品是以投資型為主,傳統利率變動型壽險為輔。 然而,2022年第一季受到美國逐步升息及縮減購債規模的影響,美元對新臺幣升值,又因烏俄戰爭及國際油價上漲趨勢等因素,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增加,民眾投資意願轉趨中性保守,間接驅動美元利率變動型保單市場預期轉好。

  5. 2023年3月1日 · 趨勢1,商品面逐漸以外幣(主要以美元)保單為銷售重點, 透過這個方式讓負債的幣別和資產的幣別盡量能夠一致以減少風險。 而對業務通路來說也勢必需要對外幣保單有更多關注日常就要加強對國際金融趨勢的掌握更要多多關注臺美匯率變化與各項影響因素等知識才能在外幣保單市場掌握先機。 趨勢2,投資型商品成銷售主力。 未來接軌新制度後,若市場變化太劇烈,保險公司就必須承受更多的投資風險,也就是價格波動的風險。 因此,保險公司會大幅增加投資型商品的比重,以降低市場波動可能產生的投資及匯率風險,而在此趨勢下,業務員對於各種投資工具的瞭解與掌握,包括未來整體政經環境變化的預判,就顯得十分重要。 趨勢3,「保證」類型商品減少。

  6. 2024年3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3 月 1 日. 0. 4878. 為什麼有許多保險業務員不斷與客戶聊天、面談,卻總是難以發現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與成交隔著咫尺之遙? 安聯人壽鋒鼎通訊處業務經理施雨倫在面談時透過「數據」勾起客戶的憂患意識,使用「故事」分析實際的規劃作法,理性與感性兼具地為客戶服務,打造客製化的服務方式。 「經營客戶時,我發現客戶很喜歡分享,最討厭別人左右他的人生。 」施雨倫談到面談簡報的經驗時如此說道,她認為銷售時的重點是要多花時間找到客戶真正的需求,因此會藉由報章、雜誌、各大平臺所製作的報告手冊,以及公司提供的調查資料來開啟話題,引起客戶興趣。

  7. 2020年1月1日 · 此外,全球正處於低利率時代,從擁有較多資金的高端消費者意願來看,銀行存款利率太低,投資股市風險又較高,故大多數高端族群會以儲蓄型保單為其資產配置工具,保險業各項數據皆維持成長,唯獨總保費收入下降,且未來亦很可能呈現出持續減少趨勢,原因在於主管機關降低存款準備金利率,導致保單價格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可能下降。 至於未來總保費下降趨勢,也來自於新的保險合約會計準則,IFRS 17將「保費收入」更改為「保險合約收入」,使得如類定存的儲蓄險則被歸類到投資合約,不能算在保險合約中。 而臺灣壽險業中投資型及儲蓄型商品,在二 一八年整體銷售占比超過90%,真正保障型商品不到10%。 故IFRS 17正式實施後,將會對臺灣保險業保費收入衝擊非常大。 二 一九年臺灣保險業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