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江蘇 常州 金壇區 ,祖籍江蘇 丹陽 ,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15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男, 江蘇 金壇 人, 中國 現代 數學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全國政協前副主席 , 全國人大常委會 前委員。 他是中國 解析數論 、 典型群 、 矩陣幾何學 、 自守函數論 與 多元複變函數 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 數學家 之一。 生平 [ 編輯] 華羅庚童年時就讀於金壇仁劬小學。 1922年,華羅庚進入 金壇縣 立初級中學,1925年畢業。 由於家中貧窮,他只好到免學費的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但華羅庚還是因為家中無力提供雜費和住宿費而退學 [1] [2] 。 1926年,16歲的華羅庚回到金壇後,幫助父親打理雜貨鋪,同時開始自學數學。

  3. 2021年5月27日 · 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他為新中國的數學發展及應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只有初中文憑腳有殘疾的他更是自學成才和身殘志堅的典範其勵志的故事鼓勵了幾代中國青少年華羅庚身殘志堅 自學成才成中國數學之神. Watch on. 華羅庚出身貧寒 染惡疾致左腿傷殘. 華羅庚1910年生於江蘇金壇一個貧寒家庭,父母都沒多少文化。 他小時候學習不怎麼樣,包括數學在內的好幾科成績都不及格。 直到讀初二時,班主任王維克發現華羅庚塗改得一塌糊塗的作業上,竟然每一道題都寫了幾種不同解題方法,細看下才發現這個「呆子」極有數學天份。 因此王維克特意在數學方面給華羅庚指導,華羅庚也對數學的興趣也愈來愈濃厚。 這位把華羅庚帶上研究數學路途的王維克,本身也大有來頭。

  4. 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男, 江苏 金坛 人, 中国 现代 数学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 ,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前委员。 他是中国 解析数论 、 典型群 、 矩阵几何学 、 自守函数论 与 多元复变函数 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 数学家 之一。 生平. 华罗庚童年时就读于金坛仁劬小学。 1922年,华罗庚进入 金坛县 立初级中学,1925年毕业。 由于家中贫穷,他只好到免学费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华罗庚还是因为家中無力提供杂费和住宿费而退学 [1] [2] 。 1926年,16岁的华罗庚回到金坛后,帮助父亲打理杂货铺,同时开始自学数学。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个人生活
    • 个人轶事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展开4个同名词条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早年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现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底,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中国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

    出国求学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英国数学家哈代(Godfrey Harold)极力推荐。 1936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随校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2月,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华罗庚当选为理事长。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56年,着手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会议。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华罗庚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水平。 华罗庚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 20世纪40年代,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 •学术论著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为中国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华罗庚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

    家世背景

    华罗庚的父亲华瑞栋,开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老祥40岁得子,给孩儿起名华罗庚。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此有根”的意思。

    婚姻家庭

    华罗庚的夫人吴筱元18岁嫁给华罗庚,婚后不到几个月,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经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终身残疾。华罗庚在清华执教期间,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吴筱元留在家乡,挑起家务担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接待客人。几十年来,吴筱元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华罗庚和吴筱元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妙联趣事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推广双法

    华罗庚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泽东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泽东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

    华罗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纪念馆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逝世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政府在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 。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坛县中学”更名为“华罗庚中学” 。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1986年,为了纪念华罗庚教授,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这是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 。

  5.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江蘇 常州 金壇區 ,祖籍江蘇 丹陽 ,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1] 。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华罗庚華羅庚 - Wikiwand

    華羅庚 - Wikiwand. 中国数学家(1910-1985)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華羅庚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男, 江蘇 金壇 人, 中國 現代 數學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全國政協前副主席 , 全國人大常委會 前委員。 他是中國 解析數論 、 典型群 、 矩陣幾何學 、 自守函數論 與 多元複變函數 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 數學家 之一。 Quick Facts 華羅庚, 出生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7. www.wikiwand.com › zh-hk › 华罗庚華羅庚 - Wikiwand

    中国数学家(1910-1985)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華羅庚 (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男, 江 蘇 金 壇 人, 中 國現 代 數學 家 , 中 華 民 國 中央研究院 第一屆院士, 中 國 科 學 院院士 , 美 國國 家科 學 院 外籍院士, 全 國 政 協 前副主席 , 全 國 人大常委 會 前委 員 。 他是中 國 解析 數論 、 典型群 、 矩陣幾何學 、 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 等很多方面研究的 創 始人 與 奠基者,也是中 國 在世界上最有影 響 力的 數學 家 之一。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