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外傷史. 一般均較明顯,應詳細詢問。 2.臨床症狀特點. 檢查肩部及腋窩部腫脹,壓痛,活動肩關節時疼痛加重,骨折嚴重移位者可有肩部塌陷,呈“方肩”畸形,但並非有關節脫位。 3.影像學檢查. 常規X線平片多可顯示骨折線,對X線顯示不清者,可行CT掃瞄檢查或加照斜位片。 鑒別診斷. 骨折嚴重移位者,出現方肩,需與肩關節脫位鑒別,此時傷肢無外展,彈性固定情況。 肩胛頸及肩胛盂骨折治療. 肩胛頸及肩胛盂骨折西醫治療. 一般無明顯移位或移位不大的肩胛頸骨折,不需行手法整復,可用三角巾懸吊傷肢,盡早做傷肢功能鍛煉。

  2. 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旋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當下尺橈背側韌帶斷裂時,旋前過程即會發生尺骨小頭向背側的半脫位;當下尺橈掌側韌帶斷裂時,旋後過程會發生尺骨小頭向掌側的半脫位,如沒有三角纖維軟骨盤的

  3. 1.與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由於左前分支阻滯時在右胸導聯 (V1、V2導聯)甚至胸前導聯中部 (V3、V4導聯)均可出現q波,故易與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混淆。 兩者的區別是:1下一肋間描記心電圖V1、V2導聯如q波消失,則提示為左前分支阻滯;2如有ST-T動態變化則提示為急性心肌梗死;3原有陳舊性前間壁心肌梗死而現又發生左前分支阻滯時,右胸V1V2導聯原有的QS型圖形可轉變為rS型圖形。 此系左前分支阻滯掩蓋前間壁心肌梗死所致。 2.與下壁心肌梗死的鑒別. 當左前分支阻滯Ⅱ、Ⅲ、aVF導聯的r波很小時,易誤為QS型,從而誤診為下壁心肌梗死。

  4. 多為平地跌倒,手掌撐地,腕關節處於背伸及前臂內旋位時,以致暴力集中於橈骨遠端松質骨處而引起骨折,在此種狀態下,骨折遠端必然出現向背側及橈側的移位,此時,尺骨莖突可伴有骨折,三角纖維軟骨盤亦有可能撕裂

  5. 可因直接打擊橈骨遠1/3段的橈背側而造成;也可以因跌倒撐地時傳導應力而造成:還可因機器絞軋傷而造成,損傷機制的不同,使得骨折各具不同特點。

  6. 多為平地跌倒,手掌撐地、腕關節處於背伸及前臂內旋位時,以致暴力集中於橈骨遠端松質骨處而引起骨折。 在此種狀態下,骨折遠端必然出現向背側及橈側的移位。

  7. 從上述表現可見,本病的症狀很多、很雜,但仍可根據體檢、x線和腦血流圖檢查作出診斷。該病發作時眩暈嚴重,易發生摔倒,故發作時應以仰臥休息為宜,且應墊低枕頭,減少頸椎活動。此外,特別要防止猝倒造成新的損傷。 椎動脈型頸椎病病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