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年千歲」,是指『張、徐、侯、耿、吳、何、、封、趙、譚、盧、羅』等十二尊王爺,十二王爺也各司其職代天巡守手,護國佑民,神威顯赫,因此十方信眾若有何求可以祈求各司王爺於士農工商大展鴻圖。

  2. 戒律可分為三種,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1)、律儀戒:佛陀所制定的各種戒律,稱為律儀戒。. 這些戒律是要防止我們做各種壞事,既是防非止惡的戒法。. 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戒稱為律儀戒。. 受持律儀戒的原因有三:. 1 ...

  3. 2020年4月25日 · 若是在造惡中,內心生起強猛的煩惱,而且是長時間的造惡,其惡業力就很強大;其中又以瞋恚心的力量最大。. 《入行論》中說:「以千劫時間修布施、供養佛等所累積的一切善行,只要一念瞋心,就能毀之殆盡。.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 ...

  4. 2021年1月21日 · 謂菩薩戒略有二種:一在家分戒,二出家分戒,是名一切戒。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淨戒,略說三種:一律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 菩薩淨戒有哪些差別呢?可以從所依和自性的角度顯示其差別。 一、所依的差別

  5. 2013年9月10日 · 寂天菩薩 「菩薩行論」第六品 安忍. 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 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執著嗔,意即不寂靜,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 ...

  6. 2020年4月20日 · 《能入發生信力契印經》中說:「假設有人以瞋恚心,囚禁十方一切有情於黑暗牢獄;和有人因為忿恚,背對著菩薩說:『我不要看到這個粗暴的人。 』來相比較,後者- -瞋恚一位菩薩所造的惡業,遠遠超過前者,而且超過無量倍 。 日常法師淺釋. 出家人當中,如果他是個發心的菩薩,或者受了菩薩戒,那力量更大,最大的就是這個,對他造善就是善田,造不善就是惡田。 【又較劫奪南贍部洲,一切有情一切財物,若有輕毀隨一菩薩,亦如前說。 又如劫奪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的所有財物,和毀任何一位菩薩的惡業相比,也如前面說的情形一樣,後罪遠遠大於前罪。 【又較焚毀殑伽沙數諸佛塔廟,若於勝解大乘菩薩,起損害心,發生瞋恚,說諸惡稱,亦如前說。 」】

  7. 2014年7月17日 · 薛濤《詠梧桐》:. 「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薛濤(西元770年~西元832年),字洪度,一作 宏度,唐代 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因父親 薛鄖 做官而來到蜀地,薛濤 未及成年, 薛鄖 便去世了,囊空如洗,母女生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