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最近在Netflix爆紅的韓劇《非常律師禹英?》,劇情講述進入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天才自閉症律師,在情緒及言語表達都有問題的情況下,經歷一件件官司後,以獨特的思維及不屈不撓之精神的成長過程與心路歷程。 提醒,以下會有劇透,還沒看過第11集的可以直接跳過下一段的故事大綱。 《非常律師禹英?》第11集〈鹽先生、胡椒小姐及醬油律師〉中,描述一樁3位朋友合資購買彩券,約好中獎就3人平分的故事,3人果不其然中了大獎,但中獎後,其中1人卻翻臉不認,不承認彩券是3人合資,因此「鹽先生」找了「醬油律師(即女主角禹英?)」告上法院。

  2. 2020年1月1日 · 遠雄人壽總經理趙學欣表示由於各類型的保險商品獲利計算與現行會計制度完全不同保險業除了必要調整銷售商品組合確保未來獲利外也要同時評估新版會計制度上路後的資本適足性及增資需求。 因應IFRS 17,保險業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在建置系統及重新規劃流程,系統強大度、健全度會成為保險業營運決策的關鍵項目,影響未來發展,近三年是保險業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時刻。 接軌IFRS 17,遠雄人壽將陸續推動一系列投資型商品,由於投資型商品在新版會計制度當中,能將利率波動等不確定因素由合約服務邊際(CSM)所吸收,穩定公司獲利,對長期發展助益頗大;同時,針對即將實施的身故門檻法則也會調整商品內容,推出理財兼具保障的保單,滿足民眾理財規劃及退休方面等需求。

  3.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4. 2019年7月1日 · 3473. 剛加入保險業的新人往往有共同的特點——不敢開口跟客戶談保險。 教育訓練時,新人往往被教導很多從事保險業應具備的理念、方法、技能,但真正與客戶面談時,卻又緊張不安、不敢開口,或是儘管開口了,卻因為緊張而沒有表現好,因此「練膽」很重要。 以下提供剛加入保險業新人「練膽」的2個方法: 1. 找社會地位較高的客戶談保險. 剛加入保險業的新人,在面對客戶時表現會較為靦腆,主要是自信心不足,但如果與社會地位較高的客戶談過保險,自信心就會增加不少。 國際龍獎IDA雙白金獎得主簡萍在新人時期也不夠大膽,不敢見客戶,尤其不敢見與自己身分差距懸殊的準客戶。 但她做了一件「練膽」的事,從此克服了不敢開口談保險的問題。 她曾經到當地政府機關,找機關首長推銷過保險。

  5. 2018年5月1日 · 2018 年 5 月 1 日. 0. 979. 民眾一旦罹患三高等慢性疾病,保險公司目前採取的處理方式包括「次標加費」、「除外責任批註不保」或是「拒絕承保」,即便融通納保嘉惠部分保戶,仍有一些體況較差的民眾仍無對應保險可買,只能依靠健保與既有的保險保障。 但現在,如果病況維持得很好,沒有併發嚴重病症之,是不是同樣沒有機會?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我們會活得愈來愈久,卻也因為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而愈來愈不健康。 三高、B型肝炎等疾病,幾乎是伴隨著民眾一生,也會被保險公司歸類為「次標準體」體況(又或者稱為弱體),且因為相對容易好發嚴重疾病,基於商品對價公平性及風險控管適足性而無法承保,僅有少數可以被允許加費投保。

  6. 2018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7 月 1 日. 1331. 雖然許多人確實體驗過幫助人的快樂,但是真的奉行為人生圭臬者卻不多,而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團隊在處經理徐苓芸的帶領下,真的徹底實踐了助人的理念。 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目前是一支40人的團隊,雖然團隊規模並不大,但是入行年資超過一年的有35位,13個月定著率高達87.5%,資歷達十年以上的有9位,近團隊人數的四分之一。 如此高的定著率,實在令人想探究其中的奧祕,「因為他們喜歡我呀! 」徐苓芸說完臉上帶著深深笑意。

  7. 2023年8月1日 · 香港大同理財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婉薇認為,無論入行多久,都要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與習慣,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持續進步、成長。 因此,蘇婉薇期許自己時刻都有進步,每天都懷抱著入行第一天般的心態求知若渴。 不只是藉此不斷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是打造了客戶眼中的專業品牌形象,獲得客戶更高的信賴。 不斷進修,成為客戶眼中的「蘇博士」 入行40年來,蘇婉薇已經考取了18張專業證照,除了保險以外,還囊括了多個領域的證照,如今仍然以每1、2年進修一個系統課程的速度不斷充實自我。 同時,每天睡前,她也一定會花至少30分鐘的時間閱讀,將知識與資訊結合親身經歷,化為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我剛入行的時候,大學生還很稀少,所以我光是把碩士學歷亮出來就是專業品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