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9日 · 高血壓的危害在於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腎臟損害、視網膜病變,以及周邊血管疾病等。 因此對血壓調控,使之長期保持正常水平就顯得格外重要。 現代醫學在降壓藥研究十分成功,常用降壓藥有不同種類,包括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以及交感神經抑制劑等。 醫生根據患者血壓和各種合併症等處方不同降壓藥,一般都能有效降低血壓。 既然西藥有效控制血壓,中醫藥在調整血壓上還有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不少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後,藥物療效下降,需逐漸加大劑量,或合併兩三種降壓藥才能獲得理想降壓效果。 血壓也由前期容易控制在理想水平到中期出現波動,再到後來控制不理想,甚至高居不下,進而出現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

  2. 2022年8月15日 · 這與平常真正高血壓的成因不同,高血壓患者通常是因為動脈彈性變差,造成血壓持續變高,因此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並不會因為時間或環境不同,而使血壓回到正常值。 患高血壓風險比常人高2.5倍. 「太好了! 這是否代表我身體並沒有問題? 」這個想法並不正確! 有專家相信,白袍高血壓是一個在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中間的級別,並非完全沒有傷害或可以忽視。 有研究指出,白袍高血壓比正常血壓的病人多2.5倍患高血壓的風險,所以白袍高血壓亦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着密切關係。 「聽完我很擔心。 我有什麼要留意,是否要吃藥? 」首先,我們要正確診斷,如有以上情况的病人,應該要諮詢家庭醫生,看看是否需要安排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如果證實有持續的高血壓,就必須遵從醫生指示接受治療。

  3. 2022年8月8日 · 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冠心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 血壓是由兩個數值組成。 收縮壓(俗稱「上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管壓力,而舒張壓(俗稱「下壓」)是指心臟在兩次跳動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 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 而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提倡調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高於80mmHg。 此項新建議旨在讓高血壓前期者(即上壓130至139mmHg或下壓80至89mmHg之人士)能及早得到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並不到半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診斷和治療。

  4. 2023年9月4日 · 【明報專訊】西醫角度,九成高血壓皆屬原發性。然而中醫學認為高血壓有着不同成因,強調要透過望、聞、問、切,了解病人身體狀况,找出病因來對症下藥。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情緒壓力、氣候轉變等,都可能與高血壓息息相關。

  5. 2023年9月4日 ·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血壓正常值為收縮(俗稱上)140mmHg以下,舒張壓(俗稱下壓)90mmHg以下。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準則,成人上處於120至139mmHg,下壓處於80至89mmHg已屬於前期高血壓,需要定期量度血壓監察,同時要改善 ...

  6. 2021年11月15日 · 經望聞問切後,診斷為「肝陽上亢證」引起。肝經途經頭兩側,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的系統功能包括管理情緒和壓力,故此壓力大、精神緊張,造成肝氣過盛,上犯到頭引起劇烈頭痛及血壓升高。

  7. 2022年5月16日 · 很多研究可見,「同樣血壓高,對華人的影響似乎高過白人,我們患血壓高亦較普及;另外,體型、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亦有分別,由肥胖引起心臟病的機率亦不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