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參與計劃的人士和家庭可以學習到災難防護及應變的技術和知識,增強抗逆能力,共同應對社區正面臨的災難風險。 我們優先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包括長者、兒童、婦女、少數族裔及殘疾人士,並期望最終能達致全民防災。

  2. 1. 一起做小家務或訓練. 雖然患者動作可能不及以前靈活,反應比較慢。 但他們可以通過參與部分較容易的家務,例如:摘菜、抺枱等,讓患者訓練專注力,亦能訓練患者的肌肉。 家人亦可以藉機與患者多交流,和他們談天說地,回顧從前生活的點滴。 2. 適量接觸新事物. 很多時候照顧者會為患者預備他們最喜愛的東西,例如:食物、音樂、活動等等。 有時候讓患者適量接觸一些新事物刺激他們,可以為患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驚喜。 或者我們可以嘗試換掉懷舊音樂,改為播放K-POP吧! 3. 共同經驗生活中的點滴. 思思知道媽媽向來愛美,注重皮膚保養,就趁機會和媽媽一起美容。 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一同經歷生活點滴,創造更多共同美好的回憶,除了可以為患者平淡的生活帶來一點點的刺激,亦有助他們建立快樂的情緒。

  3. 受到情緒困擾的人,包括年輕人,應受到如臨床心理學家,社工或醫生等專業人員的治療。社區中持份者,如老師,和家人,在支持青年擺脫情緒壓力或識別需要進一步干預的情緒問題的早期跡象,起著補充作用。

  4. 可能有一些朋友不習慣使用這些通訊設備,我們也可以重拾爺爺嫲嫲年代最常用的通訊方法 — 用書信來聯繫呢?我們可以親手寫一封信,透過筆跡和字裡行間和親人朋友重新體驗那份溫暖和關愛。 3. 發揮創意,在冬至和佳節為家人朋友送上祝福

  5. 29 October, 2020 Thursday. 在疫情中與社區同行 (一) –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需要. 經驗分享:許思思 (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 專家分享: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即使我們並沒有染上疫症,也影響著我們每天的生活。 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親屬,想必會在疫情期間遇到不少壓力,而照顧者在注意患者的需要時,亦需要照顧好自己的需要,讓自己有休息的空間和時間,保持正面的態度以應付每天的生活。 我們特別邀請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許思思女士及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女士分享疫情中的挑戰,希望照顧者學懂照顧自己,並同樣獲得關注。

  6. Programme book_2022-FINAL

  7. 2020年11月13日 · 以預防家居火災為例,除了做好個人/家庭層面的預防措施,包括正確使用電器、爐具及易燃物品、預備好逃生包 (內有重要證件、財物、手提電話、藥物…) 等之外,我們在其他角色上也可以做多幾步,作出貢獻: 住戶 (包括殘疾人士): 主動與鄰居建立關係,守望相助,發生火災或緊急情況時,輔助有行動困難的鄰居一同撤離。 業主立案法團/物業管理公司成員: 訂立緊急事故應變計劃,並預先與住戶訂立緊急事故應變計劃,建立電話發佈訊息渠道 (短訊/WhatsApp)予住戶,亦可為有特別需要的住戶建立關顧網絡,遇有火災或緊急事故時,能立刻發出訊息及致電通知住戶逃生,提高緊急撤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