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许树昌,现任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讲座教授。

    • 概览
    • 人物经历
    • 教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

    展开10个同名词条

    许建斌博士于1983年和1986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指导教授为张淑仪院士。1988年初赴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精英大学)深造,师从德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家 Klaus Dransfeld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扫描探针显微术和近场显微术及其在能量传递方面的应用。1993年夏获得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其后加盟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1995年筹建并主持香港中文大学纳米技术实验室。2002年起担任电子工程学系教授。2018年,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授会士(Fellow)荣衔 。2022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电子工程学教授席。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

    自2002年至今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并担任教育部讲座教授(依托单位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科学技术,固态电子学物理及材料,以及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物理的研究工作。在微纳米尺度表徵,纳米热传导、MOS栅极绝缘层,氧化锌,有机半导体器件介面物理,以及石墨烯及二维电子材料制备及器件物理,新型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工作。已发表350馀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300馀篇。迄今论文他人引用次数逾4000次。

    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 Fellow,美国电气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资深会员,美国物理学会及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现任香港材料学会秘书长,微电子学报编委,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在MRS、ICMAT、ChinaNano、EDSSC等多个重要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担任顾问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委员,或分会主席,作席邀请报告百馀次。迄今担任三十馀种科技期刊特约评审员,其中包括《自然》物理类子刊,JACS,《先进材料》,IEEE会刊,Nano Letters, ACS Nano等。作为首席研究员,主持并完成近三十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等研究项目,特别是2007及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研究基金(合作单位:南京大学),2008年度香港研究资助局合作研究基金(CRF)等。同时,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筹画并执行2013年度香港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基金(TRS)智慧化太阳能技术采集、存储和应用专案(基金额度逾六千万港币),以及2012年度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创新团队专案(依托单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基金额度逾五千万人民币)。

    研究方向

    (1)新型太阳能技术,特别是钙钛矿基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开发; (2)石墨烯及新型二维固态半导体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探讨; (3)有机固态半导体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如器件物理,介面改性与表徵,新型器件探索);(4)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在半导体电子及光电子器件中的研究; (5)氧化物基固态半导体电子及光电子器件; (6)纳米技术在固态电子材料和器件中的应用(如扫描探针显微术和近场显微术,纳米材料和器件构筑与表徵);(7)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等。

    主要课程

    Basic Circuit Theory Digital System and Computer Organizatio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Physics and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dvanced Topics in Solid State Technology Solid State and Semiconductor Theory Characterization of Semiconductors Nanoelectronics MOS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Advanced Solid State Technology & Electronic Materials Flexible Organic Electronics and Solar Cells Introduction to Graphene by Phoenix TV -石墨烯简介-凤凰卫视

    代表成果

    ·长期从事扫描探针显微术,及电子新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特别在碳基光电子薄膜材料的输运性质及器件物理,氧化物基低维纳米结构及其制备和表徵,矽基超薄栅绝缘层制备与介面性质,新型扫描探针显微术,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铁电材料纳米特性,纳米尺度热传导,及原子力显微术晶体形貌学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深入地探讨了石墨烯以及二硫化钼与二氧化矽/矽衬底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电荷转移性质及电荷输运的散射机理,取得了石墨烯在二氧化矽/矽衬底上迄今最高的室温电荷迁移率。从实验和理论上,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石墨烯在过渡金属上的生长规律,并发展了生长高品质石墨烯的方法及制备了新型高性能石墨烯基广谱光电检测器。 ·深入地研究了有机半导体薄膜和单晶的输运性质,氧化物基半导体薄膜的介面性质,发展了用於制备低成本及低电压有机电晶体的高介电常数栅极介电层。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纳米尺度能量传递的研究,及原子力显微术晶体形貌学的研究。

  2. 陈教授是多家国内外中英文学术期刊和丛书的创办主编。 陈教授曾任香港教资会2009-2014年度研究评审(RAE)人文学科组的中文语言与文学专业召集人;另有中英文学术论文著作在英国、美国、欧洲、日本和大中华地区的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以及知名出版社出版。 他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校兼职教授,并曾应邀到北京大学、牛津大学、苏黎世大学、芝加哥大学、台湾大学等世界百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讲学。 [14-16]

  3. 许晨阳,1981年出生于重庆,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晨阳于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学者 ...

  4.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上海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5. [1]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许教授的科学研究著作丰盛,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的学术著作超过160份,对环保节能的技术开发有重大贡献。 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电力电子为基础的电能转换技术,用以提高电力效率和减少电子废料,当中超过五十五项专利技术已被各国工业界采用,其中多项重大贡献包括可以大量减少手提电话充电器的平面无线充电版技术、发光二极管系统理论和最新用作稳定注入大量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力系统的「电气弹簧」技术。 许教授发明的「可自由移动充电」和「局部范围充电」技术,已被采纳于全球第一个国际无线充电的标准内。 他发展的发光二极管「光热电统一系统理论」,是全球第一个将发光二极管系之光、热和电的互动关系统一的理论,已被采纳在国际工业电子手册之内。 [2]

  6. 许纪霖教授,是我国著名史学专家,主要致力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思想史方面,着重梳理了现代中国的 社会民主主义 传统,在世纪之交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论战之外开辟了新的言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