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日 · 發布時間: 2021/10/02 19:00. 分享:. 【理財個案】50歲買股債收息 憂恒大債務危機發酵 計劃退休應如何分散風險?. 讀者李小姐50歲,主要想以股市及債券收息來作退休,但近日股市動盪,不單股票資產下降,連債券亦有違約的傳聞,令晚上休息也憂心忡忡,睡 ...

  2. 2019年7月16日 · TVC提取限制與強制性供款一樣. 可扣款自願性供款設有提取限制,與強制性供款相同,即一般而言是當成員年滿65歲後,才可選擇以一筆過或分期的方式提取累算權益。 另外,如果成員出現以下6種特定情況,亦可以申請於65歲前提早提取累算權益︰. 於年滿60歲後提早退休. 永久性地離開香港. 完全喪失行為能力. 罹患末期疾病. 小額結餘. 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積金局的資料顯示,永久性離港是成員提取權益的主要原因之一,佔總提取權益的比率超過兩成。 相對而言,退休的比率也只是略高於三成。 大家可能會問,真的有那麼多成員移民嗎? 「永久性地離開香港」被濫用.

  3. 2019年7月17日 · 林鄭月娥 政治 逃犯條例. 首任特首董建華時代,其特首辦公室人丁單薄;之後曾蔭權上場,立刻擴充特首辦。 但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特首辦不單收縮,連心戰室都解散了,有官場和建制中人建議,林鄭應重建心戰室。 彭定康引入 收風制定策略 所.

  4. 2023年1月11日 · 1.不急於獲取高回報. 凡是過高的投資回報就要加强警惕,「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理性看待過高的回報,尤其一些聲稱「保證」有雙位數字回報的產品,在投資前要充分瞭解投資產品和企業,看清條款,確保自己對企業運作和所投資的金融產品有基本的認識。 2.不要盲目從眾. 人的心理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多人做的事情不代表正確。 放到投資上也是,多人投資的產品並不代表產品越好,反而要警惕,好的投資機會有怎會肆意傳播? 3.回歸自己投資目的. 每個人的投資資金和投資目的都不同,在決定每一次投資前,不要盲目聽取大勢所驅,要先回歸審視自己的情況,投資資金是否足夠? 希望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投資? 抑或只是單純的投機行為? 4.小心明星效應.

  5. 2022年3月17日 · 差不多要邁向30歲,不少年輕人都會計劃結婚買樓,但若是在投資失利,應先清倉套現,或繼續持有?. 讀者今年27歲,投資兩年損失18萬元,他另有53萬元現金及股票,計劃兩年後買樓應如何部署?.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答。. 【40歲月入3萬冀為子女滾存財富 10萬建 ...

  6. 2022年1月20日 · 分享:. 投資回報不似預期,要懂得適時重整投資組合。. 有讀者今年36歲,剛結婚並開始計劃生育,公屋出身的他憑個人努力已成功置業,分別有一個自住單位及一個收租單位。. 不過,他在股市輸多贏少,希望10年內累積千萬流動資產,應怎重整投資 ...

  7. 2019年10月11日 · 「一國兩制」是香港政治問題癥結. 數月來香港因反修例的後續抗爭衝擊和對峙不斷升溫,網上網下的爭論亦一直未有止息,代表「黃營」與「藍營」的兩大勢力碰撞與叫囂不斷。 其實這或許正代表了兩個極不一樣的世界觀的衝突。 早前香港電台請來了內地《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與香港傳媒人陶傑。 從二人的對話,不難看出他們也是從兩個不同的世界觀去理解香港現今的問題和處理方法。 陶傑將是次香港的政治危機定性為「民主抗爭」,指港人視中央為敵人,並處於根本性對中國的抗拒,將青年人的抗爭方法嘗試以「官逼民反」的論調合理化。 相反,胡錫進則認為這次社會運動乃社會經濟不平等及「反中亂港」行為所導致,並指外國勢力及煽動性的反對派必須為青年人的激進負上責任。 民主抗爭VS反中亂港 各有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