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2. 2021年12月1日 · 醫療險的條款比較清晰易懂,或許客戶自己就會直接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但是失能險條款的文字敘述常令人混淆,若業務人員沒看過一些失能險申請案例,就比較不敢確定客戶是否達到失能理賠等級。 鄭正一統計,業務人員協助客戶理賠保險最大的2項理賠盲點: 一、是對條款的認知,二、是對客戶體況的認識。 一、對條款的認知. 鄭正一常看到業務人員犯的第一個錯,就是診斷書上出現「重度肢體障礙」。 但我們換位思考,自己若是保險公司理賠人員也會有疑惑——客戶有多「重度肢體障礙」? 其障礙程度到哪裡? 診斷書上一句簡單的「重度肢體障礙」很容易造成爭議。 那我們該如何讓保險公司清楚客戶失能程度? 以好發於女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圖一)。 當我們注意到客戶部關節已嚴重變形,何時會是申請失能險的最佳時機? 診斷書該怎麼評估?

  3. 2019年9月1日 · 高秀蜂表示,保險和信託的業務經營有2種,一種是「保險信託」,通常都是受益人去做信託,如一般壽險身故保險本身就有定期給付功能,就像是一種「微信託」的概念。 受益人委託的保險信託,其信託期間通常照顧受益人至成年,且為了確保保險真正用於照顧受益人,通常會配置信賴的親人或朋友擔任信託監察人。 而另一種則是「金錢型信託」,這也是高秀蜂較常運用的方式,它是先成立信託專戶,再讓專戶裡面的錢專款專用,若是哪一天生病了、需要長照了,甚至因此走了,客戶的錢就可以以自益或他益的方式,按照客戶的意思去分配,而保險則可以讓這些錢的倍數放大,達到雙重效果,這也是高秀蜂在做保單銷售時與客戶成交的有效著力點。 客戶的信任度是關鍵. 當然要能成為客戶的財務顧問,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否切中客戶所需、能否被客戶信賴是關鍵。

  4. 2022年6月1日 · 3146. 金管會於2021年12月底宣布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預計今年8月將受理申請,而值得思考的是,純網路保險公司開放後,在未來對於消費者、保險公司以及保險業務人員3方各有什麼樣的影響? 又有哪些舉措可以事先預想並做因應及規劃? 金管會於2021年12月底宣布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期望能藉由更多元的通路管道擴大保險保障功能。 可預見未來純網路保險公司興起後,可提供民眾更為便利、快速且保費相對便宜的保險。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表示,傳統業務人員的實體通路相較於純網路保險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對於商品、條款等的說明與解釋會相對立即、容易;銷售上也能夠較為直接、實際。 比如業務人員能夠透過自己的關係、人脈再到環境等,直接營造出一個銷售的契機與情境。

  5. 2020年1月1日 · 2020 年 1 月 1 日. 0. 9549. 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一、蘋果賣給誰? 通常從事業務工作者首先要面對的課題是「客戶從哪裡來? 」保險業務新手更會常常聽到人們說:「賣保險的人,總是先從親朋好友著手,賣完就差不多了! 」說得好像保單銷售只是依賴人情,也因此讓很多有心從事保險銷售,但又不希望背負人情壓力的新進業務人員駐足,寧願去做陌生開發,也不願意從親朋好友開始招攬。

  6. 2019年8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8 月 1 日. 0. 2959. 現在就從「自己」開始改變與做起,帶著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發自內心幫助客戶並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循序漸進地與其互動,讓民眾徹底翻轉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7. 2018年5月1日 · 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