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開公司買樓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profitaccounting.hk

    無隱藏收費,開香港公司,開 BVI 公司, 收費合理,手續簡單,免費速遞文件 ! 2015年獲選最佳大中華合作夥伴獎 !歡迎光臨 中環總行辦事處 查詢。

  3. 全港7個分行 尖沙咀 灣仔 旺角 荃灣 荔枝角 觀塘 上水,歡迎查詢. 自 2000 年成立 為超過 32,547 間公司提供 公司註冊、公司秘書、會計稅務、註冊地址等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25日 · 簡單來說用公司買樓其實無法慳稅舉例永久居民黃小姐本身有十個物業她再買樓的話要支付新物業樓價15%從價印花稅但不需支付15%買家印花稅但她先成立一家公司再用公司買樓的話就要支付兩種印花稅共樓價30%因此公司轉讓的機制並沒有完全令辣招失效當然買了樓日後賣公司的確可以慳稅。 但此一避稅招式有一個較高的實行門檻—按揭。 假設何先生看中了陳先生名下A公司持有的單位。 他購買A公司的交易,本身是無從申請按揭的。 一般交易模式,是何先生以現金購入A公司。 在A公司完成更換股東的手續後,再申請按揭,並以新股東為按揭擔保人。 換言之,以公司轉讓方式買賣物業,非有大量現金不可。

  2. 2020年11月28日 · 多港人赴泰國買樓 他現時主要管理多個曼谷樓盤大多是在BTS或MRT鐵路沿綫地區的全新樓盤他表示公司很少賣廣告及做講座客源主要靠推薦曼谷近年不停興建住宅項目愈來愈多港人來睇樓以家庭客及退休人士佔多亦有些是來工作甚至純粹 ...

  3. 2022年8月3日 · 以資產證明申請按揭只要申請人的淨資產高於負債一般便可順利取得按揭貸款在現行的按揭指引下以資產水平申請按揭按揭成數上限只有4成如申請人另有按揭負擔以資產證水平申請樓按按揭成數上限只有3成此外要留意不同銀行對資產淨值的計算標準會有不同港元美元現金或存款可計足額面值其他外幣股票已供滿的物業等在計算資產值時都會有折算。 最後,以資產水平方式取得樓按,借款人除了必須有充足的現金支付樓價餘額,也要考慮未來還款的安排。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取經. 撰文 :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欄名 : 宏觀論按. 最新專欄文章.

  4. 2018年12月1日 · 湯文亮認為如果一定要買樓一定要遵守幾個大原則就是: 1.等香港加1厘息, 2.政府公布了最新土地供應方案之後, 3.中美貿易戰不再惡化下去才可以買。 湯文亮提到他近日遇到一個例子,有年輕朋友打算買樓,他並不需要父幹,又可以在銀行上會。 不過,他的父母很擔心,認為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經濟環境轉壞,不少業主劈價賣樓,樓價有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現在買樓並不是英明決定,但是他的兒子一意孤行,認為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 Show Hand喻樓市. 湯文亮問年輕朋友懂不懂玩話事啤,他問是不是周潤發在《賭神》裡的賭法,他略懂一二,話事啤要對手不跟,最好的方法就是Show Hand。

  5. 2020年11月30日 · 買樓送居留簽證.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今次推出的簽證名為Elite Flexible One,簽證持有人更可享快速通關、每年24次免費豪華房車接送服務等優惠。 負責泰國簽證工作的「泰國益利尊榮卡」(Thailand Privilege Card)主席Somchai Soongswang表示,只要購入一個或以上總值1,000萬泰銖(約256萬港元)的單位,可免費或以優惠價獲得5年居留簽證,簽證價值為50萬泰銖(約13萬港元)。 【移居泰國簽證懶人包: 按此 】 料2021年首季推出. 雖然Somchai沒有提供更多計劃細節,但表示計劃會於2021年首季推出,料為期2年。 此外,購入之物業必須已竣工並可供入住。 報道指,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泰國政府已於11月初通過有關計劃。

  6. 2020年12月23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17. 分享: 以公司轉名方式買賣物業可慳稅香港人投資物業的心態永不止息在地產討論區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如何多買一間樓」。 最近便看到有網友提問用公司名再買樓是否可慳稅」。 問題簡單但答案可以很複雜首先要分清用公司名義買樓購買持有物業空殼公司的分別現時的制度下,如果先成立一家公司,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便需支付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及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單是付稅,已是樓價的30%。 比起有樓在手的永久居民再入市的印花稅總支出為樓價15%,何況在按揭上,以公司名義置業,會被銀行視為非自住用途,按揭成數會較自住物業低一成,通過壓力測試的標準也更嚴格。 成立新公司買樓,絕不划算。 理論上可慳稅 實際操作成效低.

  7. 2017年6月14日 · 但上述思路有幾個問題其一是首次置業買家不一定是上車客」;不少投資者過去習慣以公司名義入市本人名下反而未持有任何物業符合首置」(或未持有物業定義一樣有資格購買港人首置樓」。 即使政府杜絕假首置入市 問題仍然存在. 即使政府想方設法杜絕假首置入市例如要求買家宣誓未透過任何公司持有物業問題仍然存在。 投資者/持有多個物業的業主,一樣可利用親人名義入市。 近年市場常說的「買樓靠父幹」,背後除了廿四孝父母資助子女入市外,也存在「子女未買樓,入市可慳稅」的動機。 而無論是那一種動機,似乎都難以限制。 此種父母協助子女入市的情況,不單買家有財力支付較大額的首期,即使子女入息較低,也可在較高入息的父母擔保下,亦可取得足夠的按揭貸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