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7日 · 日清食品(SEHK :1 475 ) 及維他奶(SEHK :3 45 ) 旗 下 品牌在香港擁有很高的滲透度,為尋求增長,兩家公 司 均積 極 在中國市場建設品牌,哪隻表現更佳?

    • 營業額增長
    • 盈利能力
    • 財務槓桿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過去1年及3年的業績增長,大快活表現更優勝。在剛過去的財年,兩家快餐龍頭均面對社運及疫情帶來的衝擊,而大快活的防守力明顯較優勝。大快活在過去一年仍錄得2%營業額增長,而大家樂則跌了6%。這主要可歸因於大快活旗下品牌以核心大眾餐飲「大快活」為主,而大家樂經營「大家樂」「一粥麵」等快餐品牌外亦有不少休閒餐飲品牌,如「意粉屋」,這些定位相對中高端的品牌在疫市受打擊更大。 勝出者:大快活

    數據來源:AASTOCKS 盈利能力方面,快餐店以薄利多銷形式經營。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3年所錄得的淨利潤率平均只有5%及4%。餐飲寒冬中,餐廳人流大減造成周轉速度大降,變相令薄利餐飲無法多銷,造成規模經濟失效,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一年所錄盈利分別大挫66%及87%。大快活的業績倒退速度沒有大家樂那麼顯著,這或可歸因於大快活主力經營單一快餐品牌的營運成本較有限。 勝出者:大快活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財務穩定性,以上財務比率反映大快活對長期債項的依賴較高。不過,事實上,兩家公司的長期借貸水平相當低,以上比率反映的長期債項主要是源於新會計準則「租賃」的影響,因新準則下集團要將租約的長期租金承諾折現成非流動負債項目。 雖然租金承諾確實會構成集團的財務負擔,這租賃承諾其實亦代表著集團於使用權資產的投資,但只要疫情緩和後餐廳周轉復原,這使用權將可成為集團生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比率差異代表著大快活的門店網絡的使用權資產比例較高,這大概解釋了集團的增長速度更勝大家樂。 勝出者:大快活

  2. 2020年10月27日 · 有分析指,Impossible Foods的市佔率由7月3%升至4.3%,而Beyond Meat的市佔由24.5%至21.4%。. 雖然市場競爭激化,反而加添消費者好奇,購買更多植物肉,令「市場個餅」增大。. 從Beyond Meat 於10月銷售按年升幅加快至56.4%可見,而9月則升49.3%。. 而10月份數據顯示 ...

  3. 2020年12月11日 · 首先是財務穩健,資金充裕,這可減低投資風險,另外就是宜選擇已有一定業務規模、已擁有現有產品,最好有多隻不同的成功產品,可減少集中風險,並且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企業。 因為研發所投入的資金是持續性,若企業本身已有成功的業務,能提供持續資金,就能避免資金鏈斷裂。 而這就是選擇這類研發藥物企業的基本要點。 由於這類企業著重研發,需要資金,所以一般都派息不多,收息類以及低風險投資者都不適合。 業務基礎不差. 中生製藥的業務基礎不差,藥品針對肝病、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較為大路的疾病,藥物有一定市場。

  4. 2020年10月28日 · 維他奶豆奶由創辦人羅桂祥博士研製,羅桂祥得知大豆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與牛奶一樣高,於是在1940 年創立維他奶集團,作為價格較為昂貴的牛奶的替代品。 由於定位很適合當時的香港環境,所以漸漸成為大眾的飲品,其後取得代理美國綠寶橙汁汽水,而業務亦漸漸多元化。 維他奶集團包括維他純蒸餾水、維他奶中國、維他奶澳洲、維他奶美國及其屬下的「Nasoya」和「Azumaya」、新加坡統一食品、維他天地及香港美食等。 維他奶多年的歷史及發展,如同與香港人一同成長,就算是筆者,小時候也常會飲維他飲品,就算到現時長大了仍不時飲用。 維他奶無論在發展與定位上,都得到香港人的認同,除了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外,更有一份情義結在其中,而這就是維他奶的品牌價值。 相當的賺錢能力.

  5. 2021年6月29日 · 幸而,佔總收入五成的乳品及飲料類收入去年度增長12.2%;佔比約24%的休閒食品類收入上升14.6%,兩類業務下半年度保持強勁增長。

  6. 2019年4月4日 · 沒有免費午餐. 米芝蓮指南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分為 Red Guide (又叫 Red Book) 和 Green Guide,Red Guide就是大家熟悉的餐廳指南,而Green Guide 就是旅遊指南,另外還有地圖系列。. 米芝蓮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銷售這些指南。. 除此之外,米芝蓮也會收到一些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