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陈式太极十八式. 创始人.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从老架中精选而出陈正雷创编陈氏太极十八式动作具有老架一路各种特点及诸多动作精华非常适合初学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在陈氏太极弟子中沙学周在师承传统基础上更将十八式新架套路练到炉火纯青。 拳式口诀如下: 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白鹅亮翅. 第七式:斜形. 第八式: 搂膝. 第九式: 拗步. 第十式:掩手肱拳. 第十一式:高探马.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第十四式:云手. 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 第十六式:当头炮. 第十七式:金刚捣碓. 第十八式:收势.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的创编主要是为了陈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

    • 概览
    • 历史渊源
    • 传承发展
    • 套路介绍
    • 奥妙
    •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武术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焦作市文化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陈氏太极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陈氏太极拳传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一1853年)时,陈长兴在老架基础上精简为一路和二路(炮捶)。

    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陈氏第十六世,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祖父陈有恒,祖叔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著名。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该书引证经络学说,阐述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Ⅵ—24。 [1]

    分类

    现今陈氏传授之太极拳仅为两套。一套为十三势老架,另一套为炮捶。还有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依据老架的拳法而修改的新架、陈氏第十五世陈清萍由新架变化出来的小架。

    头套

    老架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有本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也称“老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新架 新架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拳架以“朋履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列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运劲方法要求以身领手,突出螺旋缠丝劲的练习,以腰为轴,旋腕转膀,旋腰转脊,旋踝转膝,胸腰折叠,形成一系列的空间曲线运动。 小架 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小架”其实就是传统太极的练法,因为圈形小,所以叫“小架”。

    二套

    炮捶 炮捶是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所流传,为头套十三势之辅,势法重捶,猛如发炮,动作快速,多跳跃发劲,架式开展,气势雄壮。 与其它太极拳之差异 ,陈氏太极拳近几年来由于陈门弟子的努力提倡,学习的人日渐众多,但是有些人总是有一种错觉,觉得外形显得偏刚 ,有震脚 、发劲 、跳跃等动作 ,同时动作也比较快,有些不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其它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引用日期2021-09-20]

    [2]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杨氏·陈氏太极拳入门套路33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1,第7页

    [3] 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治国理政之中国道路,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09,第26页

    [4]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务院 [引用日期2021-09-20]

    [5] 陈蔚德,王玉宝主编,河南旅游基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08,第215页

    [6] 李正藩,石磊著.武氏·杨氏·陈氏太极拳入门套路33式.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1:78-124

  2. 陈氏太极拳 ,原为 陈家沟 拳术 是一套传统拳术,属于 太极拳流派 之一。 集 长拳 、 炮拳 及 红拳 之术,源自 明末清初 河南 省 温县陈家沟 人陈王廷, 陈氏太极拳 有良好的健身作用。 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中文名. 陈氏太极. 外文名. chen style tai chi. 原 为. 陈家沟拳术. 源 自. 明末清初. 地 区. 河南省 温县 陈家沟. 目录. 1 简介. 2 风格特点. 3 拳经总歌. 4 打手歌. 5 历史沿革. 6 渊源考证. 7 传承. 8 套路介绍. 头套. 二套. 9 奥妙. 10 认识误区. 11 影视作品. 简介. 播报. 编辑.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3. 洪传陈式太极拳是发源于 河南 禹县的 拳术 ,传承人 洪均生 先生,河南禹县人,1907 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颖悟过人。 中文名. 洪传陈式太极拳. 发源地. 河南禹县. 类 别. 拳术. 目录. 1 历程. 2 拳理分类. 3 太极拳招式. 历程. 播报. 编辑. 幼年时随其父寓居京城,因体弱于1930年拜 陈式太极拳 第十七代宗师 陈发科 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言传身教得之于师,潜揣默识求诸于己;十五年不辍所学,深得陈发科真传。 后困于家计,于1944年离京,辗转赴济南投亲谋生。 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师陈发科,以求拳法之精与拳理之密,更得陈发科晚年之技击精粹。

  4. 中文名. 陈式太极拳. 外文名. Chen style Taijiboxing. 类 别. 老架和新架. 适应人群. 老少皆宜. 起源时间. 公元1372年. 发源地. 中国. 目录. 1 发展历史. 2 理论. 3 流派. 4 文化特点. 5 各式名称.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 洪洞 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 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 温县 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造成往常阳村。 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

  5.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陈式太极拳全书 ()》"陈式太极拳"的下册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 太极拳这株武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以其技击和健身多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陈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本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第十章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第一节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简介.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第三节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图解.

  6. 收藏. 0有用+1. 0.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陈发科创编的太极动作.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是由太极一人陈发科在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动作。. 新架二路拳动作比较复 杂,套 路中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 掤 、捋、挤、按四正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