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從追隨者到領導者,角色轉換帶來的思維變化. 經過了3年的摸索,巫晉蒶在行業站穩了腳步,卻也迎來了長達10年的停滯期。 巫晉蒶坦言,她並非目標遠大的人,只要每年完成公司的海外旅遊獎勵,做到無愧於這份工作即可,但也因此陷入了舒適圈,10年下來無論客群、做法還是業績,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直到2010年,禮祥成立理想理財集團,立志要把壽險理財事業發展得更大,所以巫晉蒶也願意擔起更大的責任自己帶起團隊,成為理想理財旗下的大主管。 且理想理財集團為了順應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得以全國性的發展,團隊分布在馬來西亞的北、中、南部,而她主要是承擔北部區域的發展與經營工作。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成為集團的「保險」。

  2. 2023年12月1日 · 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台灣人壽高雄直轄一通訊處業務經理陳育伶近3年的業績反而比過往更進一步連續3年獲得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銅龍獎。. 她透過以長年期財富傳承及預留稅源的保單規劃,為客戶補足保障缺口、進行妥善的資產配置,努力不懈的服務及 ...

  3. 2023年8月1日 · 4.掌握專業的工作能力: 對商品的瞭解、行業的觀念、銷售的技術等,這些都是銷售保險必備的能力,甚至可說是基本功,只要能將這些專業的能力磨練到一定程度,件數與FYC就不是困難的事情。 禮祥分享,這4個關鍵點雖然必須貫徹,其實踐方法卻不會永遠不變,會依環境變化而有所調整。 以他自身為例,以前他一週工作7天,從不休息,但是後來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價值觀,他也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為一週工作5天半,為夥伴展示成功的做法。 而團隊中嚴格貫徹上述4點的夥伴,都陸續達成了IDA,並且能夠持續達標。

  4. 2023年5月1日 · 也就是說,新世代業務員想要與年長者談生意,最好的對談方式是用同樣年齡層的真實規劃案例與故事,分享給他們聽,進而在他們心中植入規劃的種子。 第三, 要提醒新世代業務員的是,不要那麼依賴科技,因為我們所面對的長輩客戶群,並不是那麼會使用科技,年輕業務員應該學習用傳統的方式與他們互動,才是最合適的溝通之道。 新世代業務員有3件事情要學. 1.要好好說話. 2.要知道怎麼說故事. 3.不要太過依賴科技.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09期.

  5. 2023年7月1日 · 蘇建榮認為團隊應正視這3點特質並加以調整才能讓Z世代夥伴在團隊中發揮所長他認為有以下4個方向首先團隊應強調職場專業賦予彈性空間因為在網路世界成長的Z世代習慣網路中具有的匿名性」、「去年齡」、「去階級的特質因此也有可能挑戰業界過去權威導向的教育方式在職場中也更強調專業和實力不會因為職級和年齡等因素就輕易服從指令。 加上Z世代具有挑戰既有規定和價值觀的特質,若沒有善加處理,很可能會在團隊中出現紛爭。 蘇建榮接著提出:「單位文化應具有多元價值並相互理性溝通。 」建立好溝通管道,用正確的方式「過濾」出語言背後的真實想法,並且相互瞭解,才能彼此包容,消除紛爭,進而真正的解決問題。 同時,團隊也應即時關注及鼓勵夥伴,察覺夥伴的心情和背後的問題,在紛爭發生之前就加以處理。

  6. 2019年1月1日 · - 2019 年 1 月 1 日. 0. 972. 伴隨科技快速發展,近年網路投保通路崛起,傳統業務人員通路的銷售模式將面臨挑戰,不過兩者仍具部分差異性。 現行網路保險通路主要提供較簡單的商品,但大部分的保險商品普遍具有複雜性與長年期的特性,所以仍須由第一線業務人員針對客戶的多元需求,提供顧問行銷服務,協助擬訂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引導客戶做適切規劃,而非僅以商品銷售為導向。 這也意味著,傳統業務人員通路仍是難以被取代的角色。 畢竟保險業是「以人為本」不會被科技取代的溫暖產業,保險業應持續強化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並結合科技工具,提供具有溫度的顧問服務。 為回應此趨勢,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以國泰人壽做法為例,透過推動「行銷」+「專業」雙軌專業菁英來強化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

  7. 2022年11月3日 · 「學會做人,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香港保誠保險資深營業經理黃子寧認為,業務員擁有關鍵10項特質,再輔以「服務3層次」來保溫客戶關係,便能成功深得高資產客戶的心。 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前,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如何開發高資產族群,黃子寧的高資產客戶大約占其總客戶數的20%左右,其中大多為購買保費達港幣50萬元(約為新臺幣200萬元)以上的客戶。 初始若要開發高資產族群,她認為業務員可以先積極參與商業會議等相關活動,因為許多中小企業老闆皆會參與這類型活動,這會是業務員前期能夠接觸、拓展高資產人脈的一個方法。 而參與活動這樣的方式實行一段時間、累積一定客源後,就可以開始執行轉介紹的環節,轉介紹是更有效益開發高資產客戶的方式。

  1. 相關搜尋

    陳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