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2日 · 「公共精神健康的教育的重要,在於能讓每個人認識精神疾病及自己的精神狀況,變相是當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問題時能盡快求醫。

  2. 2023年6月9日 · 本港近期發生一連串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社會事件,引發全城關注。. 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特別接受本社專訪,探討香港的精神健康現況,以及對精神病患的支援與公共精神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9. 灼見專訪. 採訪 ...

  3. 2024年6月6日 · 雖然現時公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但仍有一定的限制。. 筆者建議加強及進一步完善三層應急機制,為學校引入私營資源,並以學券的形式資助學生使用私營服務。. 作者: 李建文. 2024-06-06. 香港教育3.0. 標籤: 家長教育 校園欺凌 ...

    • 神秘的大腦
    • 藥的迷思
    • 「我都可以嗎?」

    坊間總認為精神病患者是心理或性格有問題,但其實背後真正病因,出在大腦。行醫30年,王明爍醫生每日的對手就是複雜的大腦,平日坐在診症室,他總喜歡拿出一個醫學大腦模型和圖示,與病患及家屬分享大腦結構和疾病原理。 「大腦是很神奇的器官,你睇,布滿無數神經細胞,中間由不同化學物質負責傳遞信息。人的情緒、思想,以致手腳協調、器官的運作,都是由大腦控制。」王明爍說:「可能你現在不為意,其實我們每一下的呼吸、心跳,都全賴大腦。」 大腦如果血管堵塞,可導致中風,大腦萎縮可導致失智症,而假若大腦中微妙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就可引致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就是一種慢性的嚴重腦部疾病,因為大腦內負責訊息傳遞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活動不正常,令患者出現幻聽幻覺等症狀,它的成因尚未完全確定。而因為缺乏病適感,精神...

    醫患關係是一種長期的陪伴,王明爍說,對於精神疾病這類長期病,尤其如此。 「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樣,精神疾病也可以透過長期的藥物治療,去調節腦部的化學物質,從而令病患慢慢康復。」王明爍說,一些病患擔憂精神類藥物會帶來肥胖、手腳僵硬等副作用,醫生就要盡量配合他們,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藥物。 王明爍記得,自己最初走入精神科的時候,是80年代後期,當時香港公立醫院普遍採用第一代精神科藥物,可選擇口服或打針的形式。對於精神分裂症,第一代藥物的原理是純粹抑制腦部中多巴胺的活動,但由於多巴胺被全面抑制,患者會出現嗜睡困倦、手腳僵硬、肥胖等問題,醫生需另外處方輔助藥物,幫助患者減輕這些症狀。 到了90年代,第二代精神科藥物的口服藥進入公立醫院。王明爍說,第二代藥物大大減輕嗜睡、手腳僵硬的副作用,對病人來...

    不過,王明爍明白,自己的診室和藥物並不是患者的人生終點,一步步協助患者重新投入家庭和職場生活,讓社會接納不同社群,才是最重要的。 走出診症室,王明爍常常參與講座,分享精神病知識,講座上聽眾總是踴躍提問。「許多人的家屬或朋友患病之後,其實都唔知點算,很無助,對精神病的知識很渴求。」王明爍說,他希望透過公眾教育,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專業、準確的信息,無論是面對面的活動,還是網絡資訊。 數月前,王明爍醫生與多個團體,舉辦記者會,希望破除公眾對精神分裂症的常見誤解。 教育和資訊只是第一步。王明爍也與社康護士、個案經理等醫院中的不同專業人士緊密合作,開展計劃協助患者重投社會,包括與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大機構合作,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 有患者聽說自己有機會重新投入職場,去大企業工作,開心之餘又戰...

  4. 2024年6月5日 ·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黃蔚澄教授指出,精神疾病可以治療亦會痊癒,重點在於及早識別和介入。究竟我們日常生活可做到的範圍內,如何支援面對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的青少年呢?

  5. 2022年3月7日 · 在疫情中,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察身體有否發出壓力的訊息,當意識到壓力徵狀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無論你有多關心現在的疫情(如正在接收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時)也要暫時放下。. 當面對疫情不確定的因素,以及突如其來的改變,我們 ...

  6. 2023年6月12日 · 人力資源不足 依賴多方合作. 在人手及資源不足的時候,如果社會有共識,要大力防止嚴重精神病人傷害市民,如今次鑽石山斬人、2021年10月西環的士司機被外籍男刺斃、2022年3月的太古廣場箍頸踩爆頭致死等事件,但是在短期內,政府又真的未能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