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1日 · 最後更新: 2024/02/21 09:46. 分享:. 少年股民湧現 四分一美國青少年已開始投資 早日交學費更好」︰青春就是本錢. 美國湧現大量未滿18歲的少年股民。. 這是由於成年家長可以為青少年託管帳戶,用作投資經紀帳戶,這些戶口的申請數字在近年美股牛市勁彈 ...

  2. 2019年5月29日 · 發布時間: 2019/05/29 09:30. 分享:. 到底讀書有冇用?. 讀書就等如學歷?. 呢單野其實係好耐之前嘅事嘅事,最近又在YouTube吵到沸沸揚揚,不過我見喺Facebook無乜人提,無他,因為兩位(有一說係三位,不過今日主要就講住兩位先)仁兄都係YouTuber,主要地盤就 ...

  3. 2023年7月20日 ·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30720. 24歲持80萬重返校園 仲要供胞妹讀大學 資產一鋪清袋點算好?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7/20 15:37. 最後更新: 2023/07/20 15:37. 分享: 年輕人投身社會後重返校園,自我增值固然是好事。 但讀書除了努力,還要有財力。 今次的理財個案主角是一位24歲、手持80萬元資產的少年,自己重返校園之際,更要供胞妹一起讀大學,資金一鋪清袋點算好?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龔成老師好,有事想求助一下,case比較長,非常感謝你的耐心,望指教. 本人男,24歲,18歲後無讀大學出來做左6年野,現經濟狀況如下: 60萬存定期(年利率4%) 10萬炒股,蝕左2萬. 10萬現金. 現困境如下:

  4. 2019年3月8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19/03/08 18:23. 最後更新: 2019/03/08 18:49. 分享: 每個世代都有一個標籤,而世代之間爭議,亦是每個曾經年輕的人,共同經歷過的「反叛期」。 因為年輕,所以想打破常規挑戰社會的底綫希望能帶來突破因為成長環境有差異,對於「成功」的追求亦有所不同。 新世代追求的work-life balance,往往被外界批評為「唔捱得」或是「懶惰」,但批評前,批評者又有沒有了解過年輕一代的想法? 成功應由自己定義. 在網絡發展迅速、經濟繁榮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大多衣食無憂,卻同時生在一個千瘡百孔的城市。 以往常被教導的「讀好書、進大學、找份好工作後再買樓結婚生子」這一套人生方程式已不再管用。 樓價高不可攀,開始有人質疑為何買樓置業是人生目標。

  5. 2020年8月17日 · 分享:. 股神巴菲特10年嚴選 15必讀書單.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好書之人,他曾指出「每天要閱讀500頁,知識會像複利一樣積累。. 」在過去10年,巴菲特在不同場合及信件中都會推薦不同的書本。. CNBC整理了一份「巴菲特書單」,讓大家跟隨股神的步伐 ...

  6. 2024年3月7日 · 很多人都甘願以青春和生活換取金錢代價卻遠比想像中沉重... 在商界打滾多年,現身兼教育公司CEO和企業顧問等身份的中國投資理財作家林薔七,在22歲那年因消費超支而負債,於是發憤振作...

  7. 2019年6月21日 · 1.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 首先是國內資金及移民逐漸主導香港,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於是對社會感到灰心和無望。 從一九九七年回歸到現在,未計算內地居民在港生的孩子,移入香港人數已經超過150萬,擁有香港永久居留身份超過100萬,有三粒星又夠十八歲有70萬人;到2030年的時候,人數就會高達250萬人,連同他們的孩子有300至400萬人……只要你在中環走一圈,很多高薪職位都被國內同胞佔據,樓價也因為這些龐大需求而推高,讓本地年青人感到生存空間變少,將怒氣變成對建制及政府的仇恨。 2.本土青年在港職場遇到的困難. 如果政府真心愛香港的年青人,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幫助本土年青人在競爭環境中爭取更多;例如國內及外國的情況,省市政府會對本地優秀青年提供協助,幫他們在事業上的路走得更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