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1月11日 · 預防產後抑鬱症】根據衛生署(2019),大約13%至19%的產後媽媽受產後抑鬱症影響,通常在產後六星期內出現。 本文將分享產後媽媽的三大身心需要和預防產後抑鬱症的三大方法。

    • 產後的情緒健康很重要?
    • 及早識別產後抑鬱
    • 預防產後抑鬱
    • 尋求協助

    由於荷爾蒙的變化、角色的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的問題,婦女在分娩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媽媽若在產後出現情緒問題,她的精神情緒狀態、日常家庭生活、工作表現、甚至與伴侶的關係和孩子的成長等,也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研究顯示,產後抑鬱會影響媽媽養育嬰兒的能力,並對嬰兒的身體健康、心智成長和行為情緒發展帶來潛在的影響。若媽媽出現產後抑鬱,伴侶亦有較大機會受情緒困擾。因此,媽媽的產後情緒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產後抑鬱的主要病徵包括: 1. 大部分時間情緒持續低落,例如感到沮喪、憂愁,無故的哭泣或欲哭無淚 2. 對以往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 甚至對孩子也失去興趣 ) 3. 食慾不振 4. 失眠或早醒 5. 經常感到疲倦及缺乏活力 6.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7. 自責內疚,感到一無是處和絕望 8. 過分焦慮、煩躁不安 如以上的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並明顯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便應及早尋求協助。

    在懷孕前有充分的準備,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
    對養兒育女抱切合實際的期望,有助適應產後的生活。
    透過參加社區志願機構所舉辦的相關講座及工作坊,學習更多有關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
    與其他家長溝通和分享經驗,建立支援網絡。
    如媽媽在產後出現情緒問題,可以致電所屬區域的母嬰健康院,約見護士初步評估情緒狀況及轉介合適的服務。
    可選擇約見家庭醫生作初步診斷和跟進,有需要時轉介專科跟進。
    可直接安排私人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作專業評估和治療。
    可約見專業社工或輔導員安排面談評估或轉介。
  3. 2024年3月27日 · 婦女若在產前情緒問題未有及時解決,更容易引發產後抑鬱症,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提提你: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統計,有14至28%孕婦會患上產前抑鬱症,而一般產前情緒問題便更普遍。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刊載文獻指出,相較於一般孕婦,患產前抑鬱症的孕婦,其胎兒早產風險高39%,低出生體重風險高49%。

  4. 產後抑鬱症則是一種較深層和長久的抑鬱症,一般在分娩後六個星期內逐漸或突然地出現,情況可介乎溫和至非常嚴重。 產期前後抑鬱症的跡象與徵狀

  5. 產後抑鬱不罕見,測試證實後,並且有康復的方法,先了解媽媽產後情緒等級,及早舒緩及治療,對症下藥便能迎刃而解,想了解更多產後抑鬱成因、舒緩及治療,立即點擊了解更多!

  6. 2021年8月1日 · 產後抑鬱或憂鬱是普遍的情緒障礙,困擾近八成媽媽,分為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抑鬱症、產後精神病。 產後抑鬱成因未明,12個徵狀將有助辨識產後抑鬱,提早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