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2. 灣仔博覽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及2《美食博覽2005》。李溢鑫攝 2005/08/10 東周刊102B 熱潮食 P132 在航線遞增的趨勢下,午夜十二時過後的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將會變得更加熱鬧。 曾國宗、葉漢華、賴繡能、高仲明攝2005/08/17 東周刊103A ...

  3. (洛杉磯 )(本報記者陳慧如洛杉磯市報道)自從洛杉磯生活(LA LIVE)運動娛樂中心計劃啟動後,洛杉磯市中心老城區,陸續出現新興地標區。這些新興地區從早到晚,聚集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上班族或當地居民。

  4. 香港日治時期,炮台曾被日軍重建。 自新界在1898年租借給英國,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曾用作警署,二戰期間遭日軍佔據,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直到1979年炮台被列為古蹟,炮房成為展覽中心兼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陳列東涌炮台的圖片及照片,供遊人參觀。

  5. 1898年,清朝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 1984年中英談判並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於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權交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當中包括: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

  6.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7.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不果,共黨人員以槍械機槍攻擊警崗,被困警務人員子彈用盡,請求於一哩半外的駐港英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