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馬思聰生平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搜尋結果

      •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海豐人,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他於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
      www.wikiwand.com/zh-hk/马思聪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 海豐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於1937年創作的《 思鄉曲 》,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 音樂 經典之一。. 馬思聰早年曾赴 法國 巴黎 求學,並在 ...

  3.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馬思聰. 國籍 :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 廣東省海豐縣. 出生日期 :1912年 5月7日. 逝世日期 :1987年 5月20日. 職業 :中國小提琴家、 作曲家 、音樂教育家. 畢業院校 :南錫 音樂 院, 巴黎音樂學院. 代表作品 :《 思鄉曲 》、《搖籃曲》、《 西藏音詩 》、《塞外舞曲》 生平簡介. 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馬思聰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廣東省 海豐縣 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小名艾。 馬思聰的父親馬育航同廣東的風雲人物 陳炯明 是總角之交,後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這才得以維持9個兒女的一大家的生活。

  4. www.wikiwand.com › zh-hk › 马思聪馬思聰 - Wikiwand

    馬思聰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 海豐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與音樂教育家。. 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於1937年創作的《 思鄉曲 》,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 音樂 經典之一。.

  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馬思聰馬思聰 (弘治進士) 马思聪 (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 海丰 人, 作曲家 、 小提琴家 与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 [1] 。 他于1937年创作的《 思乡曲 》,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的 音乐 经典之一。 马思聪早年曾赴 法国 巴黎 求学,并在后来考入了法国的 巴黎音乐学院 ,主修小提琴。 1932年初,马思聪由法国回到中国,并在同一年与 王慕理 结婚。 此后陆续创作了《摇篮曲》《绥远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多部著名音乐作品。 1949年12月,马思聪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 任命为 中央音乐学院 的首任院长。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马思聪遭到了批斗。

  6. 2008年2月27日 · 馬思聰的作品記載著中國人民的生死歌哭馬思聰的命運濃縮著百年來的時代風雲請聽本台於2000年1月製作共計12集的馬思聰紀念特輯》。 2008.02.27. 1956年周恩來馬敘倫和馬思聰右一在中南海懷仁堂後院。 (維基百科資料圖片) 朋友,你听过这脍炙人口的《思乡曲》吗? 你知道中国早年最有名的音乐神童吗?...

  7. nrch.culture.tw › twpedia馬思聰

    38年赴北京參加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 當選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副主席,39年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42年起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二屆副主席,55年文革時深受劫難,因而移居美國。 馬思聰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和作品對中國小提琴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他曾經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 一個中國 作曲家,除了個人特色以外,極為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就是這樣富有民族風格、個性鮮明且構思新穎。 不但創作出了我國第一首真正走上國際舞台,及我國第一首被外國小提琴大師演奏的小提琴獨奏曲 (《思鄉曲》和《第一迴旋曲》)。

  8. 人物簡介. 馬思聰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廣東海豐人。 早年(12歲)即赴法國學習小提琴,先後入南錫音樂院、巴黎 音樂學院 學習。 後又從師著名小提琴家奧別多爾菲學習小提琴,從師作曲家畢能蓬教授學習作曲。 1931年回國後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先後在廣州音樂院、 中央大學 教育學院 音樂系任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多年轉輾于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並先後任 中山大學 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館倌長等職。 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