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5日 · 醫療. 馬爾他曾在醫療設施和服務方面被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認可為世界第5名。 馬爾他醫療系統與英國類近,實行免費公立醫療制度。 一般而言,新移民購買約500歐元(約4,324港元)醫療保險,就可享受公立醫療服務。 馬爾他分為大約5個區域,每區都有一個24小時運行的醫療中心,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可在醫療中心治療,或是轉介至公立醫院。 醫療中心所有診費免收,急診用藥免費,但一般用藥需要,患者需憑處方去藥房購買。 教育. 馬爾他曾是英國殖民地,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 馬爾他的教育與英國教育體制相似,馬爾他的教育系統深受英國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升學機制都延續英國教育傳統。

  2. 2021年9月4日 · A-Level成績一直獲本地及國際大學認可,Arch Education創辦人之一賢慧(Jennifer)表示,過往有不少學生均以高考成績獲得著名大學取錄。 她稱,DSE和IB都必須要讀6科,當中更包括兩科語文,即使同學於其他學科表現卓越,若然語文科分數較為遜色,都 ...

  3. 2020年1月2日 · 1. 巴菲特:投資自己. 「股神」巴菲特在去年接受訪問時提到,「最好的投資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他建議,應先由提升個人的書寫及溝通能力着手,認為人必須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更能讓個人價值提升至少50%。 他認為成功的第二個秘訣,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鍛鍊自己的身體及思想。 他提到,人只擁有一個頭腦及身體,不能等到50歲時才開始照顧它們。 他指出「如果你投資自己,就沒人能把它從你手中奪走」 。 巴菲特認為,人的成功是取決於年老時的狀態。 「當你已到65歲或70歲時,身邊陪伴的是你所在乎並真正愛你的人,那麼你就成功了。 【延伸閱讀】 【成功法則】巴菲特、馬斯都奉行! 成功人士的6個習慣. 2. 貝索斯(Jeff Bezos):開放思維.

  4. 2023年6月30日 · 克里姆對女性的迷人描繪使他成為二十世紀初最著名的女性肖像畫家。 克里姆的女性作品是他全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組作品,也是現代藝術真正的標誌性形象之一,現時更打破此前不少紀錄︰. 莫奈(Claude Monet)《睡蓮池》,2008年以8040萬美元成交. 點擊圖片放大. Alberto Giacometti's bronze的《Walking Man I》,2010 年成交價 1.043 億美元. 點擊圖片放大. 《持扇的女子》是私人收藏的少數克里姆肖像畫之一,成為世界上拍賣會上出售的最昂貴的克里姆特藝術品。

  5. 2024年2月13日 · 1. 善用「利疊利」複息效應. 這裡所指的「利疊利」不是借錢方面,而是投資角度。 相信每個打工仔都想擁有自己的一桶金,但單憑儲蓄往往追不上通脹速度。 但只要借助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的力量,就可以「錢搵錢」,讓你所投資的金錢為你工作。 俗稱「利疊利」的複息效應,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你的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6. 2020年9月23日 · Kelvin 25歲已升級成為私樓業主。 (圖片:《我要做業主》截圖) 放租3年後轉手 獲利近100萬元. 他又指,天麗苑地理位置及間隔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居所,但認為是一個投資機會,認為就算樓市跌變負資產,都可以有個安樂窩。 Kelvin其後將單位放租,租金回報約7、8000元,回報約4厘多。 放租3年後,他將居屋轉手賣出獲利近100萬元,在25歲時已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形容,「當時見到(戶口)有7位數字,終於有第一桶金,真係好開心。 樓換樓升級成私樓業主. 投資物業獲利後,Kelvin與母親乘勝追擊,再度合資購買價值570萬元的白石角新居,Kelvin母親為了減輕他的供款壓力,選擇6成按揭,月供約13,000元,令Kelvin成功升級為私樓業主。

  7. 2019年7月12日 · Iris大學讀商科出身,畢業後亦從事相關工作,不過工作未滿一年,卻被公司辭退,便決心由職場轉投創業,由打工仔變身老闆。 女生愛扮靚,Iris自小已鍾情於各種首飾,於是她以2,000元的成本,向廠商購入戒指、手鏈及耳環等飾物,為產品拍攝硬照後,便電郵至東南亞當地的團購平台,洽談「上架」的機會。 當年正值團購興起,Iris的首飾生意亦成功搭上順風車,最好景的日子,一款飾物可月售超過5,000件。 「團購的模式是先銷售後出貨,不用顧慮到庫存及資金等問題。 」由於經營成本低,在高峰時,Iris能月賺3、40萬元。 成功在東南亞開拓市場,她便將整套銷售模式複製,向全球市場進發,一日內甚至寄出過百封電郵至各地的團購平台。 【延伸閱讀】: 傳統手藝變出自己事業 梭織工作坊幫到城市人(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