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9日 · 讀者先生今年40歲,現職會計師,夢想是財務自由。 他深受暢銷書籍《富爸爸,窮爸爸》的影響,亦十分認同書中所講,應該努力累積最多的資產。 他雖曾聽說過坊間一些年金計劃,但都未為所動,因覺得回報未及他的理想要求。 他選擇買入滙豐控股 (00005) 作為收息之用,但近期滙豐不明的因素,他感到十分擔憂。 【財務自由】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富爸爸‧窮爸爸》4大理財智慧. 認清何謂真正資產. 《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所謂的真正資產是甚麼呢? 所謂真正的資產,是會產生被動現金流的。 同時,所謂被動現金流,就是不需要努力工作而會自動獲得的現金。 富爸爸擁有很多的資產,但窮爸爸則擁有很多負債,這個也是有錢人和窮人的分別。 當我們累積足夠的資產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財務自由了。 獨買滙豐收息 如意算盤不響.

  2. 2023年6月28日 · 投資組合前沿也稱為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一組使每個標準差(風險)水平的預期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 點擊圖片放大. 由上圖可見,曲線的上部是「有效邊界」,即A點的上面, 它是在特定標準差水平下最大化預期回報的風險資產的組合。 因此,曲線這一部分上的任何投資組合都可以在特定的風險水平下提供最佳的預期回報。 而A點的位置是最小方差的投資組合,也就是最小化風險的風險資產組合。 圖中的點B是最優市場投資組合,其中至少包含一種無風險資產,它由與有效邊界相切的線表示,也稱為資本配置線(CAL)。 綜上所述,理性的風險厭惡投資者應該持有落在有效邊界上的投資組合,因為它們能在特定的風險水平下,獲得盡可能高的預期回報。

  3. 2020年4月27日 · 每個家族企業都有不同的特質,但相信沒有一個家族會想「富不過三代」。經濟形勢動盪,或更能推動家族成員集中討論企業的發展前景,家族企業長遠傳承展開對話。坦誠的討論將有助家族企業應對逆境,在不明時期保持財富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4. 2019年8月30日 · 早前7月21日元白衣打人事件,網上充斥著黑衣人被白衣人打得頭破血流的照片。 「絲」看見後感到十分傷痛,而很多「藍絲」卻哈哈大笑,說黑衣人「抵死」。 奇怪的是大家同是香港人,為何會對同一個暴力畫面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呢? 這個分別可能顯示了「同理心」的局限。 社運文宣善用「同理心」爭支持. 「同理心」這個詞大家都聽過,普遍介定為人類天生代入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同理心」,只是對象不同。 「同理心」的應用非常廣泛,近期社會運動的文宣中也不斷找到利用「同理心」引起大眾關注的例子,例如:示威運動後各媒體專頁都喜好發布簡單一幅圖片或數秒段片,以圖像展示警察圍毆示威者的暴力血腥情況,或示威者打警察的畫面。

  5. 2021年10月15日 · 人稱「陸叔」,在金融界擁有超過46年經驗,是香港著名股市評論人及投資策略顧問。 他在2000年毅然放棄金融界高職,投身成為全職獨立股評人,以服務小投資者的利益為己任,是現時香港受歡迎及具權威的投資專家之一。 播出日期:9月6日至9月10日. 第一集: 陳永陸:港股未言見底 關鍵時機睇幾時? 第二集: 「一手蟹貨就無謂愈溝愈淡」 陳永陸:下半年宜選穩健高息股. 第三集: 美股會爆嗎? 陳永陸解構港美股市關係. 第四集: 陳永陸的收息股心水! 點睇樓市前景? 第五集: 陸叔輸得甘才有深刻教訓 「哭股喪」不如積極研究應對策略. 簡志健(紅猴)

  6. 2024年3月28日 · 人工智能(AI)晶片龍頭英偉達(Nvidia,美:NVDA)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仁勳日前回到母校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演講。 當被問及可否給予台下學弟妹們提高成功機會的建議時黃仁勳認為在座的天之驕子們都對自己期望很高卻未必能承受逆境打擊。 這種韌性不足,可能會讓他們難以成功。 黃仁勳直言:「我希望你們承受足夠的痛苦和磨難」。 這要從他的童年和創業娓娓道來... AI晶片巨頭. 生於憂患、逆境求存. 1993年,黃仁勳與友人Chris Malahowsky和 Curtis Priem共同創辦英偉達,並擔任CEO逾30年; 初創時期經過一番掙扎,開發過兩款失敗產品,被遊戲大廠世嘉放棄...

  7. 2023年10月26日 · 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現年74歲的「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早前辭去橋水聯席投資總監的職務後,繼續以導師的身份留在公司,也活躍於社交網絡,踴躍評論政經大事,仍不時發表「心靈雞湯」。 最近達里奧於Threads發帖表示,幾乎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只要把它揭開,將有助掌握世情大局,對你的生活有利。 人人都是「推銷員」 各有各的偏見與目的. 而要弄清楚他人動機,他指出只需問一個簡單問題:「當你聽到某人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時,問問自己:他們的偏見和目的為何? 達里奧直言,這個問題幾乎適用於一切情境,包括購物、尋求建議、閱讀報紙或觀看新聞等。 「因為大多數人(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試圖向你推銷某些東西,以助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