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黄地绿彩. 别 名. 黄釉绿彩. 最早见于南北朝北齐制黄釉绿彩罐,其制作方法是用含少量铁分的釉料描地,留出花纹,再用含铜色料描绘花纹,人窑后在氧化气氛中烧成。 含铁料呈黄色,含铜料呈绿色。 明代从永乐朝开始烧制釉上黄地绿彩器是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绿彩绘花纹空白处用黄彩涂地二次入窑低温烤成。 以后各朝烧制不断,特别是弘治时期,多盘、碗等器形。 器里白色,器外以黄釉作地,刻暗龙纹,所填绿彩色淡而闪黄。 [1] 黄地绿彩,彩瓷品种之一。 也称“黄釉绿彩”。

    • 概览
    • 重大发现
    • 发掘工作
    • 企岭下海海底
    • 考古谜题
    • 新的发掘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遗址

    黄地峒遗址是在香港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造遗址。它的发现令香港有人活动的历史一下推前了3万多年。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镇洪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现的石器制造场范围之大、石器密度之高以及加工技术之全面,其意义远不在于对香港历史的追溯,更重要的是在于为现代华人的起源研究提供实物证据。从考古成果来看,岭南地区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桥梁地带和中转站,有可能是现代华人的发源地。

    发现石器

    香港考古学会副主席吴伟鸿有个师兄叫黄虎,平时喜欢到黄地峒附近海边钓鱼。2003年的一天,当他再次来到这里钓鱼时,突然发现海边有很多看上去是人工打制的石器。他拍下了照片,并发了电子邮件给吴伟鸿。吴伟鸿看到真实样本后,发现这些石器边缘非常锋利,不像因长期海水冲刷形成。于是,他和黄虎一起来到这里,在潮间带的沙土表层找到了大量的石器毛胚。两人仔细观察后有了新发现:所有的石器均为两侧往中间方向剥片,从这一点就可证明,这些石器绝不是自然力量造成的!吴伟鸿预感到: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很可能就在眼前了!

    找到遗址

    吴伟鸿无法确定这些石器的年代,他找到了自己的老师———中山大学岭南考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张镇洪教授。张教授用“大喜过望”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这是香港乃至珠江三角洲从来没发现过的原始打击石器,从加工技术上来看,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都有可能,张教授提出要香港考古学会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立项,对黄地峒进行正式挖掘。

    很快,香港考古学会和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了考古队进行发掘工作。进一步研究显示,这是一个距今3.5万年至3.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迄今已出土了6000多件器物,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100多米,一直由山坡延伸到海滩,海水淹着的部分有多大还不知道,退潮时可以见到的距离已经有20多米。

    根据现场考证,张镇洪眼前浮现出了当时人们制造石器的场景:他们在离海平面几十米高的陡峭悬崖上将岩石凿开,石块顺着岩壁滚落到海边,大量制造工人在海岸边对石块进行加工。海边一块表面平整的岩石应该正是工人们的工作台,几个人围着这个岩石,从岩石两侧凿取材料,在岩石上方的平面上进行打磨加工……

    张镇洪告诉记者,经过考证,此次发现的打制石器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中、晚期,甚至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而且其制造技术之全面,在国内还未发现过。这为岭南地区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旧石器文化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内地研究人类起源的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智新在春节前专程赶到了香港,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后认为,该遗址将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大量的实物证据。

    “在目前华南地区发现人类化石数量太少的情况下,这个旧石器时代加工场的石器密度之高、种类之丰富及加工技术之全面实属罕见。”张镇洪认为,岭南地区可能不仅仅是人们认为的一个桥梁地带和中转站,同时可能是现代华人的发源地。

    张镇洪说,此次考古发现其实只是相关遗址“露了个头”,相信类似的遗址会在周边地区不断被发现,在包括广东在内的周边地区寻找它们的“前辈”或“兄弟”、“堂兄弟”,将是更重要的任务。通过这些遗址可以了解古人的活动情况,他们的石器技术、生存方式等等,寻找和非洲及中东地区类似的旧石器加工工具和加工技术,尤其是关注五六万年前可能发生过的重大转变和过渡。

    遗址环境

    古人类居住及石器交易所很可能就在企岭下海海底 黄地峒遗址位于香港西贡的一个小村庄———榕树澳村附近,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保护得相当好,全村不过一二十户人家,颇有世外桃源的味道。遗址附近的企岭下海如一个喇叭形,周边山峦起伏。 沿着陡峭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刚刚被回填的二次挖掘的现场。两个长方形的坑内,埋藏着大量的石器。在绳索的帮助下,记者向上来到了一个较大型的采石场。在这里,两个垂直相交的凝灰岩石壁展现在眼前,一面石壁黑色,另一面石壁则为米黄色。吴伟鸿介绍说,米黄色是凝灰岩风化后的颜色。黑色的凝灰岩底部,到处都是被打凿剥削的印痕。“你看,这些凝灰岩的石质很硬,比玻璃还硬,所以是古人类制作石器的最好原材料。”吴伟鸿摸着黑色岩石告诉记者。在这里,考古工作者用钢钉和细绳,以一平方米为单位,划出了高三米,宽2.5米的区域,以便对其中挖掘出来的石器石片进行分类和编号。

    现场分析

    据吴伟鸿介绍,目前的成果只不过是整个旧石器制造遗址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在3万年前,黄地峒的海平面要比现在的低100多米,因此,肯定还会有大量的石器被淹没在海水下面。吴伟鸿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弄到了黄地峒附近的航空图,由于采石场的土层较薄,所以其上层的植被就会不同于其他土层较厚的山地,绿色植物较少,通过这个特征,我们再将航空图和千分之一的地形图一比较就发现,黄地峒附近还存在着数个有可能是采石场的地方,将来还会对这些地方进行挖掘。”

    疑问

    一个疑问一直萦绕着吴伟鸿,因为目前发现的都是古人类采集石料、并加工制作石器的现场,“但是古人类居住和进行石器交易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会对企岭下海附近再进行一次调查。我们认为,当时古人类居住以及进行石器交易的场所,很可能就在企岭下海海底。因为在3万年前,这一带是河谷,古人类很可能居住在山脚位置,但是上山采石,并沿着河谷外出从事交易,而大量的石器会通过这些交易活动,而散播到整个广东地区。”

    中国现代人以华北为中心演化

    张镇洪告诉记者,国内很多学者过去都倾向于相信中国的现代人起源于生存在中国的更早的人。在过去70年,以周口店发掘为起点的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家建立了以华北为中心的演化模式。

    所有现代人共有“非洲妈妈”

    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分子人类学家根据147个各大洲不同人种妇女胎盘细胞中的DNA分析,将所有现代人起源追溯到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妇女,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冲击。不久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诸家祐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分析了中国56个民族中的28个民族群体基因样本,并将之与其他亚洲和非洲群体进行比较,认为“源自非洲的现代人构成了目前亚洲人口基因库的主体。”他们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大约在4万年到6万年前从非洲出发向东经印度洋,取道东南亚进入中国华南地区。然而,分子生物学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大多数中国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认可。非洲古人类进入东南亚并北上中国华南?

    考古专家沿海岸线进行大面积调查,除了在山坡上挖探方之外,还在海边的潮间带开挖了两个探方,共挖出石制品3260件,其中石器156件,根据其形态和用途分成了手斧、手镐、锛型器和雕刻器等。

    此次挖掘更为细致,对所有挖掘出来的石器都进行照相和编号,虽然挖掘面积非常小,但一个重大收获是发现了古人类的采石场。

  2. 粉彩轧道开光山水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 黄粉彩轧道开光山水碗. 清 嘉庆. 故宫博物院藏品. 撇口,深腹,圈足。. 里白釉,心部饰宝相花纹。. 外部饰黄轧道开光纹饰,开光饰山水楼阁,间饰变形折枝花卉,底白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款 ...

  3. 三鲜是一道 东北 传统名菜。. 三鲜制作材料是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 青椒 。. 它不仅在于鲜浓的味道、天然绿色的食材,更胜于它涵盖多种食材的营养,让三味非常普通的食材做成鲜爽无比的佳肴。. 中文名. 三鲜. 外文名. Sauteed Potato ...

  4.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文物. 清康熙黄绿彩龙纹瓷碗是清康熙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文名. 清康熙黄绿彩龙纹瓷碗. 馆藏地点. 南京博物院. 所属年代. 清朝. 类 别.

  5.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 scale)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 ...

  6.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Libosch. ex Fisch. et Mey.)是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茎紫红色,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 花序上升或弯曲,在茎顶部略排成总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