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4日 · 练习的一个方面是体会动作的技巧,比如脚可能需要用力的 smear 或者脚尖向下勾,或者重心可能需要摆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某个动作的效果。 体会发力的感觉,找到一个发力与省力的平衡。 思考某个动作包含的物理原理也很有用,能帮助你找到掌握某个动作所需要注意的点,都是很简单的 受力分析 ,但收益多多。 另外一个是要熟悉某个动作的使用环境,这点在人工岩壁上极其明显。 动作熟练后,应该是可以看见岩点的布局就下意识的作出相应的动作的。 如果你还需要思考或者别人的点拨,说明某一个动作还没有真正的掌握。 另外,拉韧带! 拉韧带! 来自一个韧带不好的人的忠告,拉韧带真的很有利于发挥出动作的最大效果。

  2. 2016年10月5日 · 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攀岩 三文鱼. 攀岩爱好者. 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训练最终是为完成 线路 或者是完成动作,那样训练才有意义。 抱的动作难度很高,动作的类型很多,需要更好的技术和力量,因此训练的内容也比较多。 我的方法:在 抱旅行 之前加强训练,在抱旅行中只爬线路,不再做任何训练。 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都会有一定效果。 首要完善攀岩的动作,即攀岩的技术。 核心+肩背 +指力. 结合在一起的训练. 难的抱线路,动作幅度都很大, 窄肩引体 已经不能满足.

  3. 2019年8月25日 · Shauna Coxsey. 第四名是速度专项选手Aleksandra Miroslaw而她在攀石和难度都仅排名第八我们也许可以大胆预测进入奥运会的速度专项选手如果在速度项目上发挥正常他们的最终成绩也不会太差即便他们在难度和攀石项目上未能有所突破。 Aleksandra Miroslaw.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运动员牛迪以速度项目亚军总成绩排名第10的成绩成功入围了奥运会资格赛最终排名第15位

  4. 以抱为例,将个人的一些总结码一下,希望对题主和爱攀岩的小伙伴能有所帮助。 在抱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会观察线路,查看线路所有的起步点、手点、脚点、结束点的位置,线路上抓点(或脚点)的位置与方向、抓点的难度设定方式,并尝试去揣测定线员 ...

  5. 2021年5月29日 ·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卡夫卡的油. 有一点点阿式.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攀爬几个月这个水平已经很棒了) 你所说的 力量训练 /技巧训练/减重,都算是可行的方法。 不过对于刚开始攀岩的朋友来说,还是着重磨练技术比较好,而且你的力量水平/体重都很OK。 力量/体重比永远可以提高,只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更好的技术支撑长期会比较有利。 至于技术怎么练可以多看看视频学习,多和爬的好的人一起练习,请教练。 网络上有挺多资源的,科学上网可以学习到很多技巧训练方法) 结缔组织 的适应能力没有肌肉组织那么强,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年为单位)发生结构性变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循序渐进慢慢变强会比较安全,爬的开心不受伤肯定会慢慢变强的。 等到卡在某处半年/一年?

  6. 2015年10月18日 · 传统是指岩壁上没有固定的挂片(bolt),需要边爬边设置茅点的一种攀爬方式,用到岩锥、岩塞、机械塞以及种种可拆卸的装备。 比较有创造力的,我还见过用饮料瓶、 能量棒 等等作为茅点的图片,但是不知道实用性如何。 不推荐。 现代登山运动比较推崇轻装快速的 阿尔卑斯式攀登 (alpine climbing)。 攀登理念要求尽量不破坏攀爬路线,所以目前的趋势是越来越少用到 固定挂片 ,而是使用传统或清洁器械( clean aid ,指只使用可拆除的器械,如 机械塞 ,不用岩锥等等会破坏岩壁并难以移除)的方式来完成攀登。 这部分是登山和攀岩交叉最大的一块,在这里两种运动无法区分,但登山会包括更多内容,需要掌握更多技巧以及拥有更多经验。

  7. 7,503. 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糊糊. 前银行员工,现俱乐部领队.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V2V3一定是抱比赛不是难度哦~ 抱区分难度要看线路等级,就是所谓的V几,确定V后面的数字要凭比较有经验的人的感觉,没有相应的规定。 所以有线路难度的软硬之分。 可能有的人定的难度偏难,有的偏简单。 不过比赛的时候是所有人都在规定时间内爬同样的几条线路。 根据登顶的次数,尝试登顶次数,拿到得分点个数,尝试得分点次数来区分最后的成绩。 抱的难度和攀岩难度的比较可以参考下图: 图片来自《登山圣经》 攀岩的难度赛是看爬同一条线路脱落时抓到的岩点的位置。 位置越高成绩越好。 对难度的分级系统有很多种,也都是凭经验确定的等级。 具体各个系统的比较可以参考下图: 图片来自《登山圣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