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日 · 而放眼世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世界10大死因資料只更新到2019年,中風在這份統計中高居第2,僅次於心臟病,約占全世界當年死亡人數的11%。. 在該報告中顯示2019年全世界死亡人數約為5,540萬人,於是可推算──2019年全世界約有609萬4,000人因為腦中風而 ...

  2. 2023年9月1日 · 根據衛生福利部衛教資訊解釋心臟為了維持全年不休的運作本身需要充足的養分和氧氣來維持運作而冠狀動脈就扮演了為心臟供給資源的角色因此當血液中脂質過多導致任何一條冠狀動脈有阻塞或狹窄的問題就有可能減少或阻斷氧氣和養分的供給進而出現心臟缺氧抑制心肌收縮等狀況使得心臟無法提供正常量的血液最後可能會導致心衰竭心律不整甚至死亡。 心臟疾病帶來的健康風險,不只困擾著臺灣民眾。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2022年心臟病數據報告,在美國,2019年有87萬4,61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020年,心血管疾病導致全球約1,905萬人死亡。 同時,心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的生命甚至比所有形式的癌症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總和還要多。

  3. 2018年9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9 月 1 日. 0. 1389. 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世界心臟日在已開發國家裡心血管疾病幾乎與每個人形影不離帶來的死亡人數也高得嚇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二 一五年全世界共計約1,77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占當年死亡 ...

  4. 2020年1月1日 · 一直以來,許多人誤以為心臟疾病只屬於年紀較長或體型肥碩者的煩惱,其實各年齡層都有一定的風險,外在因素如氣溫等,也會引發預料之外的傷害。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報告,二 一八年臺灣10大死因,首先是惡性腫瘤(癌症),其次就是心臟疾病(高血壓疾病除外,以下同),且自二 一六年來項目及排名順位均維持不變,但死亡人數增加顯著。 二 一八年心臟疾病死亡人數有2萬1,569人,從性別來看心臟疾病皆是第二主要死因,男性和女性各有107.3及75.9人(每10萬人口);另外,心臟疾病也是兒少及少年前5大死因之一,是65以上者前3大死因。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統計也顯示,心臟疾病是美國人的主要死因。

  5. 2019年6月1日 · 心臟疾病增加1,610人(8.3%)、腦血管疾病增加677人(6%)、糖尿病增加430人(4.5%)、高血壓性疾病增加345人(6.2%)、腎炎與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增加464人(9.7%)。 三高之所以不得不防,即是一來治療慢性疾病所花費的時間及金錢甚鉅;二來又容易引起其他的慢性疾病,其中亦不乏10大死因榜上有名者;第三,慢性疾病雖無立即生命威脅,卻為提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鑑於慢性病發生原因複雜而多元,且過程多為漸進式,甚至在生命週期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發生,一旦發病,即出現生理限制或障礙,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對健康產生長期負面影響並逐漸惡化。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盛行率都會隨年齡而增加。

  6. 2019年2月1日 · 一般而言主動脈剝離較常出現在有高血壓或是主動脈瓣膜畸型的患者但是主動脈閉鎖不全接受過心臟手術吸菸使用古柯鹼懷孕主動脈瘤等因素都有可能會使主動脈剝離甚至引發併發症主動脈剝離相對罕見根據國際主動脈剝離登錄組織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s,IRAD)指出,全球發生率約為每年10萬人有3人,50~70歲患者為高風險群,其中男性患者占了70%。 而三軍總醫院估計,國內平均每一年至少發生200例,雖然並不是很高的比例,但是當風險發生時,卻連說再見的機會也沒有。

  7. 2021年9月1日 · 2021 年 9 月 1 日. 0. 729. 不少民眾聽到自己被確診為癌症都會以絕症來看待事實上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比許多癌症來得更高心臟像是人體的馬達推動血液到全身再流回心臟當馬達馬力不夠無法順利推動血液時就叫做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 罹患心臟衰竭者,5年死亡率高達50%,比許多癌症的死亡率都高。 根據《歐洲心臟雜誌》指出,已開發國家中約有1~2%的成人罹患心臟衰竭,而年齡高於65歲者,心臟衰竭比例會提高10%。 心臟衰竭容易急速惡化、突然猝死,臺灣360萬名老年人口中,估計有高達36萬心臟衰竭患者。 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全臺每年約有1萬4,919人因嚴重的心臟衰竭住院,平均住院天數高達9.9天,若未經妥善治療,3個月內再住院率更高達3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