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eapp 課程 相關

    廣告
  2. 約100項課程選擇,涵蓋7大專業學科,全屬政府資助,配合不同興趣和專長,科技教學學習環境。 選擇升學的畢業生約96%升讀本地/海外學士學位,學歷受認可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8日 · 明報專訊教育局昨推出新一輪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網上報名服務供中學文憑試DSE考生預先報讀下學年大學聯合招生辦法以外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新一輪的E-APP有約30間專上院校及其附屬學院參與。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2. 明報專訊供應屆中學文憑試DSE考生報讀非聯招課程的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今日起接受報名並上載了部分專上院校2021/22學年課程學費包括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 (SSSDP下的副學位課程扣除資助後下學年副學位課程介乎1.6萬至6.2萬元見表),以公大的普通科護理學高級文憑精神科護理學高級文憑學費最高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明報跨年大激賞 限時優惠. 訂閱低至74折及. 豐富禮券回贈. 立即訂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 「更加聰明的智能化」
    • 提升教與學效率及教育公平性
    • 達至「自適應學習」
    • 以創新方法啟發自我思考
    • 老師需和專業教育科技人才合作
    • 教育科技的訓練 要有跨學科視野

    今年6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發布了《數位教育展望報告》(Digital Education Outlook 2021),闡述了教育科技的新形勢(註2)。OECD教育與技能司長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也為報告撰文介紹,提出「人工智能帶動的教育科技(AI-Powered education technology),能將由工業革命繼承過來的工廠式課堂安排,轉化成為能將學習變得主動、靈活、協作,但又個人化的場景」。報告也指出,教育科技的應用遠超於遙距學習(remote learning),而是令整個教育過程變得更加聰明的智能化(smart learning)(註3)。 談到教育科技(EdTech),還記得小時候的課堂裏,哪些設備是用電的,例如錄音機、幻燈機、電視...

    我們認為,教育科技是一門利用各種科技方法或工具,以支持教學、培訓活動的設計、開發、實施和評估,並盡可能提升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和測評精度的跨專業、綜合性學問。一個例子是在一般面授課堂時,同學往往因各種原因,很多時於上課中途失卻專注力,例如因為授課時間過長、睡眠不足等影響而阻礙學習。如果老師能利用一些客觀的實時監察科技系統,蒐集實時的數據以分析同學上課時的專注力,那我們便能夠即時就數據分析結果作出教學方法上的調整,引回同學的專注力於課堂學習,從而提升教與學的效率。除了提升教學效率之外,OECD報告也提醒了我們,科技也能改善教育的公平性,例如上述的課堂及作業監察系統,也可以提醒老師們同學不同水平的表現,以及是否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或其他問題。而且教育科技將許多重複性的操作自動化,例如批改某些作業或者設...

    隨着這些年利用人工智能(AI)開發的產品愈來愈多,對於教育科技技術來說也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人工智能本身屬於電腦科學的範疇。但是通過學習、研究和利用人工智能,教育科技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升級教學設計的方法、提升教學活動的效果。例如使用手機的語音辨識系統(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來自學語文、與網絡聊天機械人(ChatBot)互動學習、與電腦競技(Gamification of Learning)來提升趣味、利用AR/VR作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AI在不知不覺間已走入我們生活的不同範疇。只要學習者有空餘時間,便可以利用這些產品來學習,從而達至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Ubiquitous Learning)。 使用AI教育科技並不...

    教育科技最主要的不是學會操作科技工具,而是懂得運用一系列知識、概念、原則、步驟、流程、方法來設計教學。簡單來說,教學設計就是思考要教什麼以及怎麼教,然後才是如何利用科技來提升教學設計的質量,或更能達到創新教學的局面。確定了具體的教學內容和一應的評估要求後,才決定利用何種教育科技能最好地應用到哪些部分,或利用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創新方法去啟發學習者的自我思考。現時很多老師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或人有我有的心態,採用一些教育科技,但往往不能充分掌握和合適地應用這些教育科技,白白浪費能提升教學質量的應用設計。OECD的另一項研究,就曾警告科技的應用並不是靈丹妙藥,並不一定會立刻帶來好處。2018年(即疫情爆發之前)所進行的PISA國際測試結果顯示,在參與研究的國家或地區當中,使用某些數碼器材上課(尤其是平...

    教育科技所學的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原則,以及緊跟時代腳步的一些科技技術,正是各中小學校和培訓機構等所需要的。說到底,教學最重要的還是人,無論AI告訴老師什麼,還是要老師判斷及作決定調整教學安排。他們需要專業的教育科技人才和他們緊密合作,為老師們設計、推介、調整不同的科技應用,亦可能要為老師提供培訓,及幫忙解決他們應用上的問題。現職教師往往因為工作時間長,又要兼顧學生、學校行政等工作,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很難有效學習和運用新的教育科技知識。中小學校需要的是新的科技、理念以及能具體實施這些的人才;而以科技為主導的培訓機構,則需要正確的教學理論、嚴謹的教學設計方法和同樣能具體實施這些項目的人才。教育科技的畢業生如果能做到兩者兼備,前途不可限量。

    而且,教育科技的專才也不能只是處理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要兼顧科技應用的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影響。最簡單莫如家長及社會人士擔心兒童長期使用互聯網或數碼器材,對他們健康及身心的影響。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2020年英國的「考試局」(Office of Qualifications and Examinations Regulation)因為疫情不能舉辦高級程度(A-Level)考試,於是運用了大數據、演算法和老師的評估來決定同學們的成績。結果由統計模型綜合所有資料得出的成績,和老師的評估有很大差異,引來家長、學校,甚至專業科學團體的抗議,最後還是決定要以老師評定的等級為準,學生也可以取得由不同方法所得結果中最高的等級。這說明了教育科技的訓練,不能只是技術的培訓,也要有跨學科的視野(註5)。 教育科技未...

  3. 2021年11月30日 · .在Google Play或App Store搜尋「非觸式e-道」或「Contactless e-Channel」,先下載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並進行登記,登記過程需配合「 智方便 」使用. .市民過關時開啟「非觸式e-道」應用程式,會生產一個加密二維碼,在e-道第一道閘門前掃描後可入閘. .應用程式每次生產的加密二維碼只會有效約30秒,用戶不可截圖或錄影. .當進入「非觸式e-道」,市民會面對第二個閘機,屆時會進行容貌識別,完成核對後便會開啟閘門. 有關「非觸式e-道」服務的詳情,可瀏覽 入境處網頁 。 相關字詞﹕ 非觸式e-道 熱門HOTPICK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4. 2023年8月4日 · 2023年8月4日星期五. 羅淑佩:若易通行及三隧分流有效 未必需推電子道路收費 (10:55) 圖1之1 - (資料圖片) 政府40年來就電子道路收費四度測試及研究,並劃出中環區作先導計劃,計劃至今未有推行時間表。 被問到政府會否續推電子道路收費,運輸署長羅淑佩表示,若易通行配合次階段三隧按時段收費方案實施後有助分流,則未必需要推行電子道路收費政策。 羅淑佩又指,在推行易通行及「633」的三隧分流收費方案後,港島北岸如告士打道、夏愨道等路面情况已有改善。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羅淑佩.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5. 2023年1月25日 ·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普及STEAM學習教育局表示今年上半年度將陸續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及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供學校在2024至25學年前採用當中初中各級將分別加入六至七課節每節35分鐘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支援謝婉貞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說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涉及基礎概念道德倫理電腦語音和虛擬現實對社會的影響等議題。 而高小增潤單元就涉及計算思維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圖像化和自動化,將會教導學生編程技巧,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例如設計智能家居。 教育局指,將會向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支援學校採用課程。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中學 小學 人工智能 編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6. 2023年3月23日 ·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黃錦輝關注香港未來深化與內地科創合作惟內地使用的電子平台和手機應用程式與港有別問教育局會否考慮於課程加入使用內地應用程式的元素教育局長蔡若蓮稱不會要求學校使用特定電子平台或應用程式稱學校教學已包含教學生用不同地域應用程式的元素有小學採用圖像化的編程軟件教授編程亦有中學應用不同的互聯網瀏覽器和應用程式包括百度微信等作教學用途。 蔡稱教育局每年提供大量交流考察名額,每名中小學生都有機會到內地交流,在真實情境運用內地資訊科技工具,如通訊和導航等,不但增進對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了解,同時更能讓他們認識有關電子平台和手機應用程式,在使用中學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