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1日 · 營利事業出售KY股的損益,則應與其國內營利事業所得合併申報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適用《所得稅法》第四條之一有關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之規定。 投資金融商品除了計入所得稅中課稅外及前述境外投資免稅外,尚有部分商品屬於分離課稅,對於綜所稅率超過12%以上投資人來說,選擇分離課稅的金融商品,也可以達到有效節稅。 自二 一 年一月一日起,以個人名義持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的利息所得採分離課稅,按10%扣繳稅款後,不再與個人綜合所得稅合併計算。 營利事業持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應按債券持有期間,依債券之面值及利率計算利息收入併入所得額課稅。 結構型商品. 1.何謂結構型商品?

  2. 2024年3月1日 · 方法據實相購買保險的多種結果。唐小干會直接和客戶說:「我知道您擔心的是自己能否持續繳納保費、買保險後會不會有虧損。其實結果無非3 種:最好的結果就是未來您的經濟情況良好,繳納保費不成問題,您一直擁有保障;中等的結果 ...

  3. 2018年5月1日 · 報稅季即將來臨,財務顧問通常有許多中小企業主的客戶,這些企業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常遇到許多問題,其中一點就是負責人常會詢問公司費用認列的狀況:公司還有多少交際費可以認列? 捐贈費用超限了嗎? 公司支付各項費用除了需取得合於稅法規定的憑證外,稅法針對某些費用及損失項目,有認列金額的上限,如超過稅法規定的限額,於申報所得稅時就必須將超出的部分調整剔除,因此造成課稅所得額變高,繳的稅也就變多。 瞭解這些在稅法上有限額規定的會計項目,除了可以省下稅金外,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規劃,費用控制等亦有幫助。 以下介紹常見的限額項目: 旅費:國內差旅費、國外差旅費及停車費、通行費、汽油費、計程車資等. *限額:

  4. 2022年10月1日 · 不論是在臺灣境內居住之個人或非臺灣境內居住之個人,或在臺灣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的營利事業,中獎獎金每聯(組、注)獎額不超過新臺幣5,000元者,免予扣繳;每聯(組、注)獎額超過新臺幣5,000元者,應按給付全額扣取20%。 另外,因這項獎金係採分離課稅,即使中獎人是在臺灣境內居住之個人,也不必再計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課稅,而所扣繳的稅款也不能夠抵繳或申請退還。 *中獎人在臺灣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的營利事業. 其中獎獎金,除扣繳20%稅款外,仍須將中獎獎金列入其他收入申報,不適用分離課稅之規定。 ※超過獎金課稅門檻之中獎彩券印花稅課徵如下: 中獎獎金逾新臺幣5,000元,以現金或轉帳方式支付獎金者,需代扣4‰印花稅。 中獎獎金逾新臺幣5,000元,以支票支付或自行貼用印花者,則免代扣印花稅。

  5. 2023年6月1日 · - 2023 年 6 月 1 日. 594. 0. 客戶的需求與所思所想息息相關, 業務員要透過良好經營走入內心, 找出其核心訴求,也就是「痛點」所在, 並針對痛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才會催生出客戶的購買點。 看績優保險業務員如何有系統性經營客戶, 解析痛點行銷流程,精準分析客戶需求並引導認知, 最終找出銷售點並順利成交。 解析痛點行銷4流程與訣竅,提高展業效率. 完整蒐集客戶資訊,是找出銷售痛點的第一步. 與客戶成為朋友,才能打開痛點行銷大門. 從日常選擇與談話,覺察客戶痛點.

  6. 2021年6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6 月 1 日. 0. 596. 在不知道客戶基本資訊的情況下,許多業務人員傾向於透過聊天獲得,以便之後為其合理配置保險。 但實務上,業務人員往往容易因為提問過於直接,反而讓對方認為目的性過強,不願意繼續溝通。 如何才能打消客戶疑慮,令其願意傾囊相? 以下整理3個有效做法: 1. 避免身家調查式追問,適時調整提問節奏. 想透過與客戶交談蒐集資訊無可厚非,但業務人員不可操之過急,在簡單的開場之後便開始身家調查式地追問客戶,意圖總攬所有的話語權。 業務人員應適時調整提問節奏,不是一個勁地問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而是適當地給客戶留些空間,讓對方有提問的機會。 你來我往,對話才能更順利地進行下去。 2. 採取迂迴式提問,間接蒐集對方資訊.

  7. 2020年3月1日 · 1. 陌生緣故化 :針對較為陌生的客戶,業務人員一定要先炒熱氣氛,但切記不要「變小丑」,可以運用5大話題讓談話氣氛輕鬆一些。 談話目的除了讓業務人員與客戶拉近關係,也是在探詢客戶對什麼議題感興趣。 2. 專注傾聽 :在銷售前端,業務人員是主要談話者,但進入關鍵話題時業務人員不能講太多的話,而是透過傾聽對方的談話內容,蒐集有用的資訊,同時也要在心裡預備好問題。 業務人員問1個對問題,勝過10個不好的答案。 3. 勇敢促成 :當業務人員在幾次見面和聊天後提到商品,或是帶著建議書過去,如果客戶沒有提出太多反對問題,那麼就應該勇於表達促成的邀請,而不是等待客戶主動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