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5日 · 筆者為此「歌」一下這大半年的新聞,看到題為「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示威者或因感沮喪衝擊立會」的新聞,當中戴啟思稱「立法會被衝擊有可能因為示威者沮喪,立法會議員不聆聽他們意見,政府也不聆聽,政府應該回應他們訴求」;又有題為 ...

  2. 2021年1月24日 · 現在進展如何? 政府部門就此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經過了「初步可行性研究」、「首階段可行性研究」,又開展「第二階段詳細可行性研究」。 研究卻發現,「於區內建造單元高架模式的連接系統在技術上會極度受制於毗鄰的稠密發展,兼且成本高昂,不具財務效益,並非可持續和可行的選項」;建議「在區內日趨完善的道路和鐵路基建設施,以及便捷公共交通服務的基礎上,輔以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 北環線已研20年 東九線已研7年.

  3. 2024年5月14日 · 律政司司長去年入稟高等法院,申請禁止公眾在具意圖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等情況下,傳播反修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惟高等法院拒絕申請,律政司提出上訴。 上訴庭日前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正式頒下臨時禁制令。 絕不鼓勵以身試法. 這一裁決延伸出來的問題也有很多,例如美國歌公司(Google)及旗下的YouTube,依然可以搜尋到相關歌曲片段。 一些好事之徒則「詐傻扮懵」追問,是否連私下播放或保存也不允許,甚至質疑政府是否「靠嚇」。 已竄逃海外的國安通緝犯許智峯就在網上為《願榮光》撐腰,稱這只是首「民間歌曲」。 筆者並不是法律人士,但頗為同意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近日在接受各大媒體採訪時的法律分析。

  4. 2023年8月8日 · 彭博社近日引述知情人士稱,滙豐控股公共關係事務主管沛勤(Sherard Cowper-Coles)批評英國當局盲目跟隨美國,減少與中國的業務往來,更直斥相關做法屬「軟弱」行為。 事件曝光後引起軒然大波,沛勤的評論被視為...

  5. 2023年8月4日 ·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就在社交平台代納稅人問了個簡單問題: 「8月1日前約了8月4日看醫生,8月1日知道立法會開會,當日打個電話,將看醫生的預約時間改為8月5日不可以嗎? 這看醫生託辭,三尺孩童也不會相信。 段崇智如果認為立法會胡來,大可堂堂正正拒絕出席,用『醫療程序』和醫生紙躲避,過得初一過不了十五。 我相信,無論打工仔還是學生仔,都識得、試過、遇過或者領教過這種「扮病」絕招,當你有些事不想做,有些人不想見,有些問題不想面對,好多人會選擇「扮病」來逃避。 普通人有這種心態行為,無話可說,但貴為大學校長、棟樑典範,在大是大非之前,在學校風雨飄搖之際,竟然龜縮扮病,就實在太不知所謂了。

  6. 2021年7月21日 · 《港區國安法》的落實,亦令過往永無止境的政治鬧劇劃上句號。 如何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特別是土地、房屋供應等議題,正重新成為議政論政的主流。 政界人士紛紛就房屋、土地議題提出倡議。 旨在透過改善民生政策,在未來的幾場重要選舉中,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這些喜人的變化,無不令人感到香港正在回復繁榮穩定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移民造就職位空缺 留港發展晉升有望.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接受訪問時直言,為選擇移民離開香港的人感到可惜。 她認為,在國家發展大局下香港可謂有大量機遇。 與此同時,有諮詢公司專家認為,隨著出現移民潮,選擇留港人士在工作中競爭將會減少,同時將有更多和更大的升職機會。 回看歷史,二人的看法是有跡可循。

  7. 2018年11月7日 · 本港在平衡蹟保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不時都發生衝突,究竟何謂「活化」蹟? 又何謂「活化」得當呢? 灣仔區內有不少蹟因獲評選為一級、二級歷史建築而開始被「活化」,不過不同建築的「活化」之路顯然不一樣。 正如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綠屋,早前曾被活化作為動漫基地,但可惜因人流不足、宣傳欠奉,最後落得經營困難,而被市建局收回並改名為「茂蘿街7號」。 「活化」蹟原本的目的就是希望一方面保留歷史建築,同時平衡社區的發展,為這些舊建築重新注入新生命,使更多市民大眾可以使用。 所以重點在於「活化」能否融入社區,而灣仔有不少蹟活化後已經與社區融為一體,比如和昌大押,活化後改為售賣傳統食品和古玩的高級生活用品店以及西式餐廳等,基本上與灣仔這個中西文化融合的地方配合得非常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