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8日 · ViuTV創台5年已製作逾萬小時節目並且成功捧紅炙手可熱的男子組合ErrorMirror及其主要成員姜濤等成為廣告寵兒加上疫情令睇電視的人增加ViuTV在廣告市場的佔有率有所上升正挑戰電視廣播 (SEHK:511)的龍頭地位。 ViuTV去年虧損已收窄至1.65億元,而主打東南亞的黃Viu OTT業務虧損也收窄近一半,電盈董事總經理施立偉指出Viu在未來一兩年可望扭虧為盈。 更值得留意是Viu已開始製作自家的韓劇、泰劇等,並已錄得530萬付費用戶,大有潛力成為東南亞版的Netfilx。 若電盈媒體業務能成功顛覆本港及東南亞傳統電視文化,將會成為電訊業務以外的另一隻金蛋。 疑出售企業解決方案業務.

  2. 2020年12月23日 · 2020-12-23 Steven Cheung.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18日)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該項法案正式生效。 港交所受消息刺激上升. 在美國市場上市中國概念股的退市風險急增,長遠不利內地保持外匯儲備維持在現有水平,惟由中資公司發行的美國預託證券(ADR)極有可能移師至港交所(SEHK:388)上市。 未出發先興奮,週一(21日)港交所股價已經破頂。 由於港交所剛剛反映這個消息,投資者不妨順勢高追。 港交所為香港境內唯一一家交易所。 最大的競爭者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因為滬深兩市的估值高較港股高。 然而,滬深兩市最大的缺點是上市流程並非完全市場化,企業家未必能夠選擇最佳上市時機。

  3. 2019年8月9日 · 真相是,籃球員下一次投籃命中與否,跟上次投籃全無關係;轉動下一回輪盤,出現紅色或黑色的機率依然是 0.5。 在投資市場中,投資者亦容易墮入「熱手效應」或「賭徒謬誤」的陷阱,以之前的股票價格作為股價之後走勢的依據,用「第六感」代替理性分析,在心理學上這稱為「啟發性心理」。 而且這兩個效應雖然看似相反,但有時卻會在同一位投資者身上發生。 舉個例子,恒生指數連升了三日,投資者可能會表現出「熱手效應」,猜測上升走勢會持續,買漲不買跌;但當恒指連升了六、七日,投資者又會擔心上漲空間匱乏,價格會開始反轉,所以就傾向賣出。 恒指於2018年初就曾經連升 14日,讓不少投資者大跌眼鏡。 賭徒謬誤很多人也會犯上. 而這些心理陷阱,亦不是單憑教育程度較高就可以消除。

  4. 2022年8月23日 · 13厘的神華染藍帶來催化劑. 恒指成份股季度剛公布4隻藍籌「新貴」,包括中國神華 (1088.HK)、周大福 (1929.HK)、翰森製藥 (3692.HK)和百度 (9888.HK),成份股數目將由69隻增至73隻,9月5日起生效。 染藍對於股價通常可帶來催化劑。 其中,神華已為上半年業績發出盈喜,中期利潤預期按年增加58.5%至62.3%,為420億至430億元人民幣,主因是煤炭和售價的平均售價皆升,因此煤炭和發電業務的利潤齊齊增長所致。 目前,內地進入用電高峰期,煤炭需求更大,動力煤價持續趨升。

  5. 2020年6月3日 · 新冠病毒疫情把全人類生活移到網上,FAANG受惠合情合理,只是力度之大,實在令人驚訝。 而FAANG的強勢,直接支撐三大美股指數反彈,不過各指數的受惠程度不一樣。 受惠最大的是納斯達克指數 (NASDAQ),FAANG加起來的權重高達4成多,納斯達克指數自股災以來已回升38%,自今年年初上升6%。 至於標準普爾指數 (S&P500),FAANG的權重合共約16%,自股災已回升36%,但今年以來下跌6%。 道瓊斯工業指數 (DJIA)有30隻成份股,FAANG之中只有蘋果是成份股,權重9%,指數自股災已彈回37%,但今年以來下跌10%。 以上數字反映了FAANG對美國大市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未來會更甚。 港股版FAANG輪廓逐漸分明.

  6. 2022年9月13日 · 市賬率看股價定位. 此乃最近五年 (2018至2022年) 首六個月溢利表現最好;實際溢利金額只是期內第三高,反映自2019年底開始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集團漸見走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截至今年6月底資產淨值約2,902.01億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已發行股數為58.50億股,計出每股淨值為49.6070港元,相對今年9月9日收報18.28元,市賬率為0.37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 此外,參考截至2018至2021年底,以及2022年6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0.35至0.53倍,平均值為0.41倍,高於現時的0.37倍,反映現價的確偏低。 市盈率計算合理值. 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49.6070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20.46元,較18.28元之潛在跌幅為11.93%。

  7. 2022年8月12日 · 從最新的2022年上半年業績可見,太古A的每股盈利為1.26元,太古B是0.25元,約五分一左右。 太古A的股息為1.15元,太古B的股息是0.23元,即是1.15元的五分之一。 太古A的股價52.9元。 太古B的股價為8.46元,而52.9元的五分一為10.58元,即是有相對折讓。 換言之,如果想收息其實買太古B是更着數,但太古A的流通量及每日成交金額較高,背後相是是投資者覺得太古A才是主要股票的關係,又或者受到傳統慣例影響覺得A總好過B。 更多內容: 太古A績優大升 三大理由可追入. 檢疫「3+4」實施 兩隻有機會大爆發收租股. 美滙掉頭跌吼兩隻人民幣計價8厘高息股. 低位買阿里巴巴的靈魂拷問.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