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永續議題則會讓保險公司改變社會上的定位,也會讓保險公司重新思考,自己是屬於金融業,還是所謂的綠色金融業。 在過去可能善盡保險業的職責就好,但在未來則要做到與社會共好,與客戶及社會有更緊密的連結及利益結合。

  2. 2022年6月1日 · 掌握保障功能,減輕市場對銷售投資型保單的影響. 2020年保險新制上路後,儲蓄險誘因不再,但民眾仍有儲蓄及財務規劃的需求,投資型商品便躍然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替代方案」。. 然而近日受到國際情勢影響,投資市場變動劇烈,民眾理財趨於 ...

  3. 2024年1月1日 · 安聯人壽調查資訊發現,即使保戶使用網路獲得大量的保險資訊,甚至也知曉可以經由網路購買保單,卻仍舊習慣由業務員來協助配置「保障型保單」,因此業務員應提升自我專業度,以顧問的態度協助客戶建立保障。

  4. 2020年11月1日 · 「類全委保單」是指保戶向保險公司買保單,保險公司把錢委託給投信公司代為操盤,它包含多元投資配置策略,積極、穩健或保守型標的都有,因為類全委標的會連結到各類型的投資型保單,如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年金或變額壽險等,所以這類保單陳 ...

  5. 2020年2月1日 · 過去十餘年來儲蓄險在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協助降低保險業整體負債成本,讓保險公司「暫時」脫離了利差損的威脅,在低利率時代更是市場多餘資金的最主要去路。 但是就如我們先前已經在專欄討論多次,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如投資風險、匯率風險等諸多經營方面的壓力,皆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新措施施行帶來的4大考驗挑戰. 從今年七月一日開始,臺灣保險業即將進入一個沒有純粹儲蓄險的時代,這到底會對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去因應,並習慣臺灣全新的一個市場結構? 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角度來觀察: 挑戰1:消費者接受度.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很明顯的是消費者的商品選擇變少了,過去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與定存類似的保險產品,但現在消費者必須加買一個死亡保險。

  6. 2024年1月1日 · 2023年9月,金管大幅放寬金融業外上雲的規範,只要服務不涉及重大、金、境外,金融業者可以視需求將服務搬遷到雲端,如此一來有利保險公司強化營運與資源整合,享有更完善的數據和AI應用資源,並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生態圈使用場域。

  7. 2022年4月1日 · 1.高齡少子化、撫養問題更嚴重. 臺灣社會面臨超高齡及少子化等現況,2020年死亡率首度超越出生率,人口進入負成長,依國發會推估,2025年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年人,每3.4個年輕人就要扶養1名老人,面臨龐大的照顧壓力。 2.養兒防老觀念不再,妥善規劃老年生活. 在整體社會觀念轉變下,養兒已經不能防老,為準備老年生活與退休規劃,民眾除了儲蓄外,也應多善用投資、保險等理財工具,而考量每個人關注的重心與目標不同,對於保障的需求與準備也會不同,這當中就可透過不同類型的保險商品去做準備。 儘管年輕時可能無法一次將退休規劃準備到位,但可在能力慢慢提升後,定期檢視自己的財務規劃,滾動式疊加保障,為人生進行避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