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30日 · 1. 噪鵑的鳴唱聲為重複的「ko-el、ko-el」,持續響亮且漸漸提高音調。 夏季在市區的大型公園及樹木生長的開闊地方都可以聽到噪鵑的叫聲。 【音檔: 噪鵑叫聲 】 2. 暗綠繡眼鳥(相思) 暗綠繡眼鳥(又名相思)身上呈鮮綠色,喉和尾下呈黃色,具明顯白色眼圈,叫聲是輕柔而有點顫抖的「吱」聲。 【音檔: 暗綠繡眼鳥叫聲 】 3. 紅耳鵯有黑色冠羽及紅色頰斑,叫聲是輕快的「bulbi-bulbit」。 【音檔: 紅耳鵯叫聲 】 4. 白頭鵯頭頂後部為白色,背部為橄欖綠色,「bulbi-bulbit」叫聲較紅耳鵯沙啞。 【音檔: 白頭鵯叫聲 】 5. 八哥全身黑色,頭頂前方有黑色冠羽,嘴和腳黃色,尾末端白色,飛行時可看到明顯的白色翼斑。 八哥叫聲多變響亮,成群鳴唱時十分嘈吵。

  2. 2023年2月22日 · 9月至翌年5月 香港最佳觀鳥季. 香港「麻雀雖小」,但錄得的野生雀鳥逾550種,其中大多數的是春、秋季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後者顧名思義是秋季飛到香港過冬,到了春季(3至5月)就會離開;而較少數的是全年可見的留鳥。.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高級 ...

  3. 2022年4月20日 · 春天鳥,當中「升Key雀」噪鵑的叫聲更是為人熟悉的報春曲。 漁農自然護理署「B仔自然教室」facebook發帖,介紹香港較常見4種杜鵑科雀鳥:八聲杜鵑、噪鵑、大鷹鵑和四聲杜鵑,並輯成小圖鑑,讓大家認識牠們及其獨特的叫聲。

  4. 2021年4月28日 · 香港濕地公園4至5月常見雀鳥. 黑翅長腳鷸(Black-winged stilt): 春秋季過境遷徙鳥及冬候鳥,背部及翅膀呈黑色,頭、頸、尾及身體底部白色,體型修長,有一雙粉紅色長腳,羽毛黑白分明,高䠷的身形在細小鳥群中特別突出。 黑翅長腳鷸喜歡在沿海及淡水沼澤地生活,捕捉小魚、昆蟲、蝌蚪作食物,其長腳可在較深水的地方覓食。 青腳鷸(Common greenshank): 體型比其他鷸類大,擁有粗壯而微微向上翹的嘴。 青腳鷸有一雙黃綠色的腳,但由於偏好在間帶泥灘覓食,其「青腳」常被泥污掩蓋。 澤鷸(Marsh sandpiper): 屬於中型鷸類,外形跟青腳鷸相似,但體型較小。 澤鷸的主要特徵為又長又尖的針狀嘴,通常在春秋遷徙期和冬天出沒,棲息地以泥灘和淺水區為主,常常跟其他鷸類聚在一起。

    • 鳴潮1
    • 鳴潮2
    • 鳴潮3
    • 鳴潮4
    • 鳴潮5
  5. 2022年12月2日 · 那究竟是什麼呢? 原來在夜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就是螢火蟲。 香港光污染嚴重,雖然一般人未必容易找得到螢火蟲蹤影,但原來香港亦有不同的螢火蟲品種,他們隱藏於樹林、草地、農田等地方,只要先了解牠們的作息生活,我們自然能夠一睹牠們閃閃發光的美景。 目前全球已知的螢火蟲約有2000多種,在香港可找到紀錄的品種有29種,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指全中國已知的螢火蟲約有100種,而香港一個彈丸之地已擁有約全中國四分之一的品種,實在難能可貴。 +3. 閃光如語言 有不同意思. 我們看見的螢火蟲都能自身發光,甚至能閃動不同的發光頻率,着實讓人好奇。

  6. 2021年4月1日 · 今次有生態導賞員符蘊(Daisy)帶我們暢遊新界東北,由烏蛟騰村起步,途經烏蛟騰郊遊徑觀景台、分水凹古碑,再去谷埔及天后宮,分別看紅樹林、鷺鳥、招蟹及彈塗魚,輕輕鬆鬆來一趟生態之旅。

  7. 2022年2月17日 · Print. 烏頭、泥鯭等是香港常見魚類,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B仔自然教室」facebook發帖,挑選香港一年四季可見的5種魚類輯成小圖鑑,方便市民辨認牠們的特徵。. 1. 石崇 —— 體型呈側扁,體色多變,由啡色至紅色不等,魚身及近嘴部具大量肉質觸鬚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