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3日 · 一般人俗稱的「北芪」,在藥典中的正式名稱是黃芪,性微溫,味甘,功效為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是臨牀上常用的補氣藥,可用於改善肺脾氣虛引致的易倦乏力、食慾不振、便溏、浮腫,或衛氣不足而形成的自汗、易感冒等 ...

  2. 2018年1月1日 ·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5小時,調味後即可. 功效:補氣健脾. 備註:本湯方乃平時固本之食療,外感或咳嗽期間忌用.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c8c7ea6df69e8fa2333178a9d04181f7.jpg黨參(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中藥調理方面可從健脾補氣、祛濕化痰入手,代表方劑如六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半夏、陳皮、生薑、烏梅),湯水食療方面可選用像黃芪、黨參、淮山等有健脾益氣功能的中藥。

  3. 2017年5月22日 · 推動香港中醫向專科化發展具有以下的好處﹕一來可以提供機會,讓中醫師選擇感興趣的專科,作系統性持續進修,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提升專業水準;二來就像西醫專科化的結果一樣,中醫的專科化可幫助提升中醫師的專業地位;三來也有利於病人找尋合適的醫師來診治。 因此中醫專科化是既有利於中醫師和中醫業界,又有利於病人的舉措,值得中醫業界支持。 至於如何將這一使命變成現實,不可否認將是香港中醫業界面臨的一道難題。 近兩三年來,在醫院管理局屬下中醫組的協調下,本港的中醫業界和三間中醫學院已聯合成立香港中醫專科發展工作組。 目前,中醫內科、針灸和骨傷專科的培訓計劃大綱已基本成形。 與此同時,中醫業界應爭取在籌建中的中醫醫院內預留地方,設置香港中醫專科學院,為中醫專科化提供必要的硬體。

  4. 2016年9月19日 · 黃譚智媛教授多年來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投入不少心力,因她深信中醫藥在治療疾病上有其過人之處。 她記得她的爸爸某次因骨折看跌打,跌打師傅除了以夾板替爸爸固定受傷位置外,還吩咐他回家後,以傷肢提起盛滿了水的水桶然後打圈。 小時候的她對跌打師傅竟然不是要求受傷的爸爸多作休息,而是活動傷肢感到好奇,而且她的爸爸也確實迅速痊癒,回復活動能力。 後來當她成為醫學生,涉獵有關骨折治療時,才恍然發現當年跌打師傅的醫囑,既能產生牽引作用(traction)來校準骨折患處接駁的位置,又可幫助肌肉及關節保持適當活動,減少肌肉萎縮,毋須待骨折位置完全癒合後才開始物理治療等復康運動,較傳統西醫要求骨折患者先行休息六星期才活動的建議,更能夠保存患者的活動能力,令她對中醫建立了一份理性的信任。 氣功配合中藥緩病情.

  5. 2018年1月29日 ·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臨牀心理學家沛霖表示,「MMSE主要針對認知障礙症徵狀較明顯的患者,已開始影響日常生活;蒙特利爾認知評估則較能針對輕度認知障礙」。

  6. 2017年10月2日 · 個案. 持續背痛 原來乳癌復發. 2012年春天,45歲的陳女士終日忙着處理家務,背部脊骨的疼痛總是揮之不去。 她希望這些疼痛只是和最近過度操勞有關,但心中難免有些擔心。 乳癌已經醫好6年有多,應該算「斷了尾」吧? 7年前,陳女士發現左邊乳房有一硬塊, 隨後的化驗報告確診乳癌。 接着就是為期半年的標準治療,包括手術,6個周期共18周的化療和為期5周的放射治療。 陳女士也接受了為期5年的荷爾蒙治療,並在2011年完成。 她慶幸自己完成了這5年的治療,服用荷爾蒙藥副作用很輕微。 她日常生活漸漸恢復正常,孩子也很順利升上中學,快要參加公開考試了。 可是背痛持續了幾個星期都沒有好轉,陳女士買了一些止痛藥吃,但效果不明顯。 痛楚持續惡化,令她難以入睡,咳嗽時痛楚尤其嚴重。

  7. 2018年5月14日 ·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道,他患上的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不常見的出血性中風,死亡率高達50%,遠超死亡率低於10%的缺血性中風。.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最明顯徵狀是雷擊般的頭痛,一旦有不尋常的頭痛,要即時求醫。. 腦出血即是出血性中風,因腦內血管爆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