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2 小時前 · 據2024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的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和城大排名100之內。 學科排名方面,港大牙醫學排全球第三,維持去年水平;港大教育學全球第七,較去年升一名。

  2. 2023年12月5日 · 下學年升讀官津校中一的學生在明年1月2至16日的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可報讀最多兩間參加派位的中學選校不受地區限制。 中學亦可自訂收生準則和比重,明年3月27日將公布正取生名單。 教育局鼓勵家長登記成為「中一派位電子平台」用戶並綁定「智方便+」應用程式,以遞交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及查閱結果,又稱相關用戶今日 (5日)起可在電子平台瀏覽升中選校資訊。 若親身交紙本申請表,局方提醒應注意學校的辦公時間。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3. 2018年1月18日 · 根據教育局文件,通識科約佔3年高中總學時一成 (即約250小時),採用跨學科探究學習設計,旨在協助學生加深對個人、社會、國家、世界和科學與科技發展的觸覺,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及從多角度看事物,以事實和證據作分析,提升明辨性思考能力等。 通識科推行以來引起一些爭議。 2014年9月佔領運動爆發,參與者不乏大專生及中學生,有建制派人士提出通識科課程設計未能達至其推行目的,且涉及不少政治議題,是促進學生參與違法社會運動的原因之一,其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等曾向政府提出把通識科改為選修科目,最終未被局方接納。 科大計分法重英數.

  4. 2024年4月9日 ·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昨向本報稱學生升學選擇主要受院校排名學科就業前景以至課程口碑影響而非有否應科大頭銜,「真是要等到有畢業生出來證明更容易找工作薪金亦很好」,才能扭轉大眾對職專教育的負面觀感。 不過吳寶城認為,愈多自資大學申請應科大,長遠有利本港大學「分工」,包括傳統的綜合型大學、應科大,「學生可能更認知應科大的特色,選校時更放心」。 翻查資料,應科大可獲教育局優先考慮將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 (SSSDP)」,而修讀應用學位課程的應科大全日制學生,每年可額外獲5000至8000元資助。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5. 2015年4月27日 · 明報專訊近年升學主義盛行在不少年輕人家長心目中能夠擁有學位高薪厚職比其他一切的價值更為重要。 就如個案中,當初一起與陳子翔研究的兩名同學,畢業後都寧願投入「筍工」行列。 陳子翔希望利用個人能力貢獻社會,可以視為「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 社會責任可指政府、團體或個人在決策和行動中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人或群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所不同。 在個人層面,社會責任包括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例如協助有需要的人、有公德心、遵守法律,或利用個人能力貢獻社會。 為何要履行社會責任? 台灣社會學家文崇一認為,個人的成功不是單靠個人努力而獲得,也因為曾經享受過的社會成本而促成,所以必須盡社會責任。 在群體中,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履行附帶的義務和職責,這就是「責任」。 港生難聯繫社會與個人責任.

  6. 2021年12月16日 ·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影響學校面授,現時小學返半日制,部分時間仍需網上學習。 教育大學調查顯示,八成高小學生網課期間面對不同困難,約36%表示網課期間,難以專注、約34%稱跟不到課堂進度。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說,有初小生家中七兄弟姊妹一同上網課,感到大壓力,亦有高小生網課時面對網絡不穩,錯過課堂內容致不懂做功課。 教大今年2月至11月分兩階段進行問卷調查,選8間官津小學做個案研究,收集逾2630份由校長、師生和家長的回應。 李子樂引述受訪小三生稱,家中七兄弟姊妹曾一同在家網課,「7人圍住桌子上網課,各人分別讀大學、中學 、小學,最年幼讀幼稚園」,受訪學生稱即使戴上耳筒仍感煩擾。 該家庭父母都要工作,平日主要由讀大學的姊姊在家監督各人上網課,令她感到很大壓力。

  7. 2018年10月2日 · 職道生涯規劃輔導協會總監崔日雄表示同學升上高中後如因選修科目過多有應付不來之感影響成績即可考慮drop科亦有同學升中四前特意多選一個選修科目讀後發現不符興趣便drop其中一科。 確認自己有drop科需要後,可再實際地考慮以下4點。 還有多久 考文憑試? 崔日雄指出,drop科要注意「時間性」,「早點決定會較好,如同學升中六時才drop科, (對升學或考好文憑試)幫助不大」,因已完成大部分高中課程,可騰出的額外學習時間亦有限,建議同學於高中首學期尾決定,提高「效益」。 時間少、成績差,就要drop? 少讀一科更輕鬆,不是嗎? drop科的確能騰出更多溫習時間,但按崔日雄觀察,其他科目的成績不一定因此有進步,「亦很講求同學的讀書方法及態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