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痔瘡痛 相關

    廣告
  2. 提供24小時查詢及即日預約服務. 提供即日跟進講解詳細成因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7月8日 · 肛門癌的病徵與痔瘡相似,例如流血、痕癢,患者往往誤以為痔瘡發作,但由於痔瘡屬軟組織,而且容易受感染發炎,相反肛門癌細胞是硬組織,而且會慢慢增長,不會有劇痛。

  3. 2018年9月25日 · 痔瘡是由肛門附近的細小血管和結締組織形成,通常當痔瘡變大或發炎時,才會引發徵狀,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或令周圍組織變弱,引起血管腫脹及血管組織突

  4. 2016年12月11日 · 痔瘡一定要割?廣州一名40多歲的劉姓男子,自以為生了痔瘡就只能以「割」作治療,甚至不惜自己動手「割」。

  5. 2015年12月16日 · 有私營醫療機構引入無痛痔瘡溶解技術,治療原理是將微電流接觸內痔底部,將內痔血管細胞水分溶解,利用化學反應對血管造成化學燒灼,使內痔缺乏養分萎縮後被身體吸收。 盧說,新技術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患者毋須麻醉及住院,術後可即回復日常生活,復發率低至20%,費用為痔瘡槍的三分一。 由於創傷性低,除了孕婦、植入起搏器人士,以及有出血風險人士外,產婦、兒童患者及復發個案均適用。 67歲的李先生是典型「久坐一族」,退休後經常玩手機及使用電腦,日坐十多小時,加上少吃纖維食物及喝水,上月突然連續大便屙血兩日,「嚇到我面都青! 」檢查後發現他患第二期內痔,服藥治療無大改善,「試過出街打波,放個屁都成褲血! 」他尷尬地用紙巾疊在內褲裏吸血。

  6. 2016年3月10日 · 近7成半人在一生中有機會患痔瘡,患者介乎45至65歲,孕婦亦為高危一族。 他解釋,半數痔瘡患者改變生活習慣便能不藥而愈,毋須治療。 他建議市民切忌心急大便,減低患痔瘡機會。

  7. 2016年12月1日 · 肛門癌與痔瘡病徵相似,同樣大便帶血、肛門隱隱作痛及有便秘,以致幾乎所有肛門癌患者初期都以為自己是患痔瘡。 他指分辨兩者不難,肛門癌腫瘤較為硬身,與軟身痔瘡不同;嚴重的肛門癌患者由於括約肌鬆弛,甚至有失禁問題。

  8. 2021年11月12日 · 無麻醉照胃腸鏡割痔瘡 廣州醫生體驗患者感受. 香港時間. 2021年11月12日 (五) 08:21. Tweet. 廣東省廣州市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內鏡中心日前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胃腸鏡檢查和手術。 該院脾胃科(消化內科)主任張衞民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先替自己做了胃鏡、腸鏡檢查和內鏡下痔瘡結紮手術。 張醫生表示,很多人擔心做胃腸鏡不舒服,所以他親身示範,讓大家了解其實做這個檢查沒甚麼大不了。 張醫生稱,給自己做內鏡除難在有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時要繼續操作並觀察,還有給自己做內鏡的體位、進鏡方式方法、操作方法等,跟平常完全不同。 他指平日插胃鏡都鼓勵患者堅持住,自己親身體驗了,知道是甚麼感覺,就更能理解患者。 張醫生選擇於周日(7日)進行檢查,是為了不影響患者正常就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