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1日 · 關鍵1 釐清開發企業主市場的原因. 黃緯升表示,年輕人想要開拓企業客戶市場,首先必須釐清開發原因。 黃緯升分享他當初選擇經營這個市場,除了是藍海市場以外,同時也是嚮往企業家的生活素質,藉此也讓自己能夠完成國際榮譽的高目標等。 此外身為企業家,既然可以領導公司和一群員工,必定具有影響力和敏銳判斷力,也是最好的學習對象。 關鍵2 克服開拓客戶的困難. 作為九 後保險新兵想要開拓企業客戶群,根據黃緯升的觀察與經驗,分析出必須克服6大考驗: 一、缺乏企業主客戶來源 ──業務人員可詢問現有客戶,他們最富有的朋友名單,並要求客戶轉介紹,表示自己渴望向對方學習。

  2. 2021年8月1日 · 925. 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 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保險業亦不例外, 但有一支團隊從逆勢中異軍突起, 達成前無古人、後難來者的全新紀錄。 來自香港的宏利保險南九龍團隊, 自2013年起已連續9年達成國際龍獎IDA百人團隊目標, 繼2019年409人、2020年411人的紀錄後, 2021年,他們再次突破自我, 達成國際龍獎IDA千人團隊佳績。 透過南九龍團隊創始人沈維燦, 以及提出千人團隊目標的龍子明, 2位團隊領導人的現身說法, 與業界分享他們突破紀錄、締造佳績的方法與思維。 以團結精神鼓舞團隊,南九龍成功挑戰IDA千人團隊世界紀錄. KOWLOON SOUTH 南九龍九大行星組織架構. 實現「百年南九龍」,千人IDA是實踐的基礎與力量.

  3. 2022年10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10 月 1 日. 0. 549. 就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數位溝通與實際面談要能夠虛實整合,雖然在疫情的催化下,無論是民眾還是業務員都對數位工具能有更熟悉的運用,但保險在銷售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必須與客戶面談的環節,在這樣的情況下,該著重的已經不是數位與實體的差別,而是要如何使兩者相輔相成。 在數位時代下,人與人已慢慢習慣透過網路來與人交流,社群與通訊軟體應運而生,而對保險業務員來說,更是助力銷售的工具。 南山人壽真興通訊處處經理任鎧麟表示,每一項數位工具,在展業過程中都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以社交軟體來說,FB與IG的功能相近,但在使用客群上卻有明顯的區別。

  4. 2019年1月1日 · 1. 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預期繼續加大銀髮族群的商品銷售力度。 2. 因應年改政策定案,可切入退休族群的市場經營。 3. 聚焦經營客製化市場,如提升高端醫療品質保單商品。 4. 因應投資型商品市占率逐年成長,進一步多元化發展此類商品內容。 由上可知, 商品面建議可多加發展小眾市場(如高資產客戶)的商品,另因應人口老化趨勢,應更加著重醫療與長照保險商品;營運面,公司應更善加運用大數據,精準掌握客群需求;以及運用分群培訓,提升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更甚者,公司可以建立如法律、稅務、信託與資產規劃等專業諮詢的服務機制,協助業務人員妥善經營目標或高資產客群。 除了機會外,同時也伴隨著挑戰。 許妙靜強調,預計二 一九年仍會持續面對金融科技改變商業競爭模式的衝擊。

  5. 2020年5月1日 · 羽佳.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5 月 1 日. 0. 876. 從二 一五到二 一八年的這四年時間裡,大陸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簡稱友邦北分)不僅實現人力5.5倍增長,壽險新單保費和活動人力也雙雙實現年均超50%的增長;二 一八年幾乎所有關鍵經營指標排名都位列大陸友邦第一名,已然成為友邦集團轄下的標竿機構。 在二 一九年CIA500世界華人保險團隊領導人峰會上,友邦北分副總經理王文旭談到取得如此巨大成績的關鍵,主要得益於 觀念轉變、持續規模的優質招募 ,以及 落實基礎管理和確實提升主管管理能力 等措施。 一、 改變始於觀念的轉變. 在二 一五年之前,友邦北分各項主要經營指標並不突出,為何會有巨大的成長轉變?

  6. 2023年6月1日 · 首先,準增員對象必須要對保險業有一定的瞭解,明白保險業的情況,並且具備決心與堅持的毅力,因為保險業是充滿挑戰且重視自律主動的行業,如果缺乏決心與毅力,很快就會因為逆境而流失。 另外,則是看準增員對象的人脈,是否能夠在入行初期帶來可經營的既有市場。 這項條件並非強制要求,但是如果具備可開發人脈的話,對於前一項條件的評估要求可以適度降低。 張耀光強調,這並不是為了業績而妥協,而是因為具備人脈條件時,從業的堅定心態更容易培養。 透過人脈經營,這些準增員對象能夠更早獲得業績,充足的收入與成就感會推動他們更加認同保險業,並且在成交中不斷累積自信與從業決心,而決心又會推動他們持續成長進步,再獲得更多業績與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自疫情愈發嚴峻後,張耀光增員時便更加偏重於前1項條件。

  7. 2024年4月1日 · 巫晉蒶回憶1998年時她追隨先生陳禮祥資深集團經理的腳步進入了保險業除了想要成為先生的助力以外也想借助銷售建立自信心。 當時正逢亞洲金融風暴,而在她的觀念裡銷售是一份永不失業的工作,所以她願意從銷售保險這個無形的產品開始嘗試。 那個時候馬來西亞從事保險業的大學生很少,保險觀念也不普及。 所以她以一個大學生的身份從事保險工作,就是希望可以透過專業的方式開展這個事業。 經過不斷的積極學習與經營,巫蒶終於將專業的形象徹底落實下來。 她總結自己的經驗,業務員入行最初的3年其實最為挑戰,除了收入壓力以外,還會因為尚未充分的人脈、仍未純熟的銷售能力,而感到自我懷疑。 以巫晉蒶來說,她甚至有好幾次都在猶豫要不要放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