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熱門政治人物

搜尋結果

  1.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契丹族。唐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2. 李光弼 (708年—764年), 中国 唐代 营州柳城(今 辽宁 朝阳 )人, 契丹 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生平. 《 三才圖會 》李光弼像. 李光弼之父 李楷洛 ,原是契丹酋長。 [1] 其母是 李楷固 女。 武則天 時,內附唐朝,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名。 李光弼幼时守节气,善于骑射,能读班固《汉书》。 “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左卫亲府左郎将)。 天宝初年,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五年(747年)官至河西节度王忠嗣的兵马使,充任赤水军使。 王忠嗣厚待李光弼,常说:“光弼必居我位。 ”边塞上称为名将。 八年(750年)任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 十一年(753年)拜单于副都护。

  3. 光弼 (708年—764年), 中國 唐代 營州柳城(今 遼寧 朝陽 )人, 契丹 族人,唐朝著名將領。 生平 [ 編輯] 《 三才圖會 》李光弼像. 李光弼之父 李楷洛 ,原是契丹酋長。 [1] 其母是 李楷固 女。 武則天 時,內附唐朝,玄宗開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聞名。 李光弼幼時守節氣,善於騎射,能讀班固《漢書》。 「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郎(左衛親府左郎將)。 天寶初年,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候。 五年(747年)官至河西節度王忠嗣的兵馬使,充任赤水軍使。 王忠嗣厚待李光弼,常說:「光弼必居我位。 」邊塞上稱為名將。 八年(750年)任河西節度副使,封薊郡公。 十一年(753年)拜單于副都護。

  4.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契丹。. 唐朝中期傑出的軍事將領,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衞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 天寶十五載(756年),經郭子儀推薦而被任為河東節度副使 ...

  5.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李光弼李光弼 - 維基大典

    光弼營州柳城人先,契丹之酋長。父楷洛,開元初,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果聞。光弼幼持節行,善騎射,能讀班氏《漢書》。少從戎,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郎。丁父憂,終喪不入妻室。

  6.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李光弼李光弼 - Wikiwand

    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滿萬人,加固城壘'使用各種器械,戰術'屢敗史思明。史思明久攻不破。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擊,大敗蔡希德,殲敵七萬人。 乾元元年(758年),李光弼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乾元二年(759

  7. 2024年5月8日 ·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李光弼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8. 2022年6月30日 · 纵观李光弼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李光弼其实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他不是不懂政治,而是不想懂。 李光弼的前半生,一直被自己的父亲和王忠嗣保护,后半生则是靠着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最终得以善终。

  9. 2017年2月22日 · 李光弼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他精于用兵,在前线指挥若定,屡次力挫叛兵,尤其是常山、太原之战,威震敌胆,名闻天下,被评为“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赐丹书铁券,并且在凌烟阁留下画图。 在李光弼四十七岁的那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 (755年),唐王朝招来了惊天国难——安史之乱。 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还有他的得力干将史思明,悍然率十五万边军扯旗造反。 战争持续了34天之后,洛阳陷落。 李光弼在大唐的危急时刻,由郭子仪引荐,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统帅。 在平息安史之乱战争中,李光弼百战百胜,屡建奇功,最出名的是指挥“太原之战”和“河阳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太原之战.

  10. 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1] 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