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概股回港上市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預訂中港商務賓館,Agoda價格保證! 鎖定今日至抵價,無需即時付款,更可免費取消訂單,靈活度最高!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5日 · 记者详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共有29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其中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即自2020年开始回港上市的数量陡然增加。 以上市方式来看,2020年中概股回港主要作第二上市,但从2021年尤其2022年开始,双重主要上市正逆转第二上市成为回港上市的主流模式。 双重主要上市成中概股回港主流模式. 自2018年4月30日推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港交所为中概股回流敞开大门,2019年阿里巴巴作为首家同股不同权中概股回港作第二上市,开启了一波中概股回港大潮。 2020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颁布审计新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后,因无法接受检查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遭遇前所未有的退市压力。 一时间,中概股回港成过江之鲫。

  2. 2021年12月8日 · 微博回港上市首日跌7% 为中概股“退美回港”投下阴影. 中国社交媒体巨头微博,周三(12月8日)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下跌7.18% ...

  3. 2022年7月27日 · 2022年1月1日港交所进一步修订的《海外上市发行人制度》正式生效,大幅放宽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门槛,主要内容包括:同股同权(非WVR架构)的内地公司作第二上市的规定的市值要从至少100亿港元,降低至30亿港元;早前不符合要求的WVR或VIE公司

  4. 港交所化被动为主动,近年积极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措施,目的就是为一众中概股企业来港上市提前预备好相应的政策配套,其中又以港交所2018年推出的新上市制度最为关键。 港交所在制定新上市制度时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广泛的市场咨询,一方面以更灵活、开放的态度为拥有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企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开放新的上市渠道,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合香港资本市场以及保障投资者的元素。 这一极具前瞻性的改革除了使香港资本市场的定位更清晰,对吸引中概股来港上市亦起着积极作用。 累积经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生态系统. 新上市制度自2018年实施以来成绩有目共睹,其中约有45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而通过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回归香港资本市场的中概股企业共有17家。

  5. 2022年6月15日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目前正極力向內地有關部門,爭取容許在港上市中概股納入港股通標的(即範圍),期望增加誘因吸引中概股回流香港,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 近年中美博弈升溫,間接掀起中概股回港上市潮,老對手新加坡表明有意爭取中概股商機。 陳茂波稱,全球金融市場競爭劇烈,但港股在資金寬度、深度及流動性遠勝新加坡股市,此外港股總市值遠高於對方,投資者基礎及範圍亦更具優勢。 正籌備更多便利中概股上市措施. 他透露,政府正籌備更多便利中概股回港上市措施,包括向內地爭取將在港上市中概股納入南向通標的。 他認為,內地投資者對中概股認識程度及興趣較高,「更加願意買、看到價值」,料措施落實將有助中概股流動性及估值水平,增加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誘因。

  6. 其他人也問了

  7. 1 小時前 · 中概股赴美IPO又遇路障 那斯達克嚴審陸業者上市申請. 紐約那斯達克大樓。. 美聯社. 知 情人 士透露,營運那斯達克證交所的那斯達克公司(Nasdaq ...

  8. 2023年5月15日 · 2022年1月1日港交所进一步修订的《海外上市发行人制度》正式生效,大幅放宽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门槛,主要内容包括:同股同权(非WVR架构)的内地公司作第二上市的规定的市值从至少100亿港元,降低至30亿港元。 早前不符合要求的WVR或VIE公司,可以直接作双重主要上市,无须先经第二上市再申请作双重上市。 数据显示,2021年8家中概股回港,其中5家以第二上市方式回流,3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流。 2022年10家回港中概股中,7家以双重主要方式回港上市,3家以第二上市方式回港。 这说明,双重主要上市方式正逆转第二上市成中概股回流主要模式。 双重主要上市会否. 成中概股回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