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英語: China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 ,簡稱 中華巴士 或 中巴 、縮寫 CMB , 港交所 : 26 )成立於1923年9月2日,原是 香港 一間巴士服務營運商,是由黃耀南與妹夫 顏成坤 創立。 現已轉型為地產發展商,由顏成坤三子 顏亨利 出任 董事局主席 , 翁順來 為 行政總裁 。

  2. 2023年9月5日 · 26-August-2023. 回顧八九十年代香港巴士業的高速發展提供大量中巴九巴城巴等香港巴士相片及歷史故事。.

    • 概觀
    • 昔日核心業務
    • 歷史
    • 專營巴士路線
    • 專營權結束後
    • 年表
    • 巴士車廠
    • 巴士車隊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China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簡稱中華巴士(China Motor Bus)或中巴(CMB),由已故創辦人顏成坤於1924年創立,曾經是專營巴士公司,營運港島巴士路線及來往港島及九龍的過海路線,直至1998年8月底專營權不獲延續為止。

    在失去港島巴士專營權後,中巴曾保留少量巴士經營一條免費穿梭巴士路線,來往港運城和北角政府合署,於2015年7月1日該線停辦後,中巴轉型為純地產發展商。

    專營巴士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曾經在香港提供專營公共巴士服務,亦是中巴當時的核心業務,但其專營權已於1998年8月31日午夜結束,路線主要由新巴及城巴接辦。

    非專營巴士

    專營權結束後,中巴曾擁有編號3432A的客運營業證,並以四輛單層巴士為旗下港運城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服務,詳見中巴港運城免費穿梭巴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中華汽車於1924年由顏成坤與黃旺財創立,最初於九龍和新界經營巴士服務,而港島巴士服務主要由香港仔街坊汽車、香港大酒店公共汽車和香港電車公司公共汽車經營。 香港政府在1933年實施地區專營權,中巴獲得港島區專營權,便將九龍區10輛巴士移師港島,再購入上述三間巴士公司共44輛巴士,營辦7條巴士路線,車廠設於銅鑼灣屈臣道。 於1930年代,中巴另有開辦3A、5A、6A及7A線。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港島人口不斷增長,中巴積極擴張路線網絡與巴士車隊;1951年至1966年,中巴車隊數目由151輛倍增至498輛,年度載客量由4,612萬人次大增至1.86億人次。中巴經營策略一直被視為比對岸九巴進取,早於1950年代率先在巴士車廂設置乳膠座椅。 1960年,中巴再獲港島巴士專利權,為期15年。1962年,中巴根據《一九六○年交通事務(港島)法案》規定,將25%股票在香港上市,把私人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其時,公司控制權仍掌握在顏成坤及黃旺財兩個家族手上。 1970年代是中巴的黃金時期,1972年率先引入首款雙層後置引擎巴士-丹拿珍寶。這款巴士具備低地台設計,相比當時半駕駛艙式前置引擎巴士而言,可謂異常前衛。同年,海底隧道通車,中巴與九巴自此合作營辦多條過海路線,更大量購買新型巴士服務,旗下車隊更全面採用較易維修的纖維車身。 到1976年,中巴更全面實行一人控制操作模式;全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港元,達到成立以來最高峰。

    1980年代

    在香港主權問題及政府宣佈興建地鐵港島綫兩大不明朗因素籠罩下,中巴在八十年代開始減少在巴士車隊上的投資。中巴與九巴雙雙於1981年4月12日調整票價,是14個月內第二次,累積加幅達100%。在第二次加價後的一個月內,乘搭中巴的乘客減少6%,但車費收入增加20%。中巴公共關係主任余啟謀在6月8日公開表示,東區走廊與地下鐵路港島綫即將興建,主幹道路例如英皇道的擠塞情況勢必惡化,中巴更難以編配班次,以致1980年至1981年間巴士乘客有減少趨勢。當局必須從速改善行車道路、增建天橋與隧道、增設巴士專綫,從而加強巴士服務效率及降低營運成本,加幅亦自然降低,中巴亦承諾在一年內不會再次加價。 頻頻加價背後真正原因,卻源自中巴內部管理出現種種問題。廉政公署在1980年至1982年間成功偵破轟動一時的「巴士銀」中巴貪污案,數十名車長串同車廠編更與錢箱銀房員工,上下其手偷取巴士錢箱每天收集到的硬幣,金額估計相等於中巴全年盈利。 地鐵港島綫於1985年5月31日通車後,旋即引致中巴乘客量大幅下跌,令中巴經營作風日見保守。1989年中巴勞資雙方就退休金安排談判破裂,員工於11月底發動於早上繁忙時間罷駛,造成港島交通陷於癱瘓。由於當時南區未有鐵路連接,鴨脷洲更不准紅色小巴行駛,居民只能靠步行或乘搭臨時改裝的豬籠車出入,教育署更歷史性宣佈中巴大罷駛首日港島區上午校停課。

    1993年9月前取消的路線 1993年9月由城巴接辦的28條路線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26新里程。

    馬場路線

    中巴於1960年代[來源請求]已經營辦馬場線,計有: •中環天星碼頭至快活谷馬場 •中環(遮打道)至快活谷馬場 •灣仔碼頭至快活谷馬場 到1980年2月,配合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全線通車,中巴開辦一條來往快活谷馬場的接駁路線; •1M 快活谷馬場往返金鐘地鐵站 及至1978年沙田馬場開幕,中巴與九巴聯營以下沙田馬場路線; •881 沙田馬場至堅尼地城 •882 沙田馬場至柴灣 •884 沙田馬場至香港仔(經半山區、薄扶林) 到1981年,中巴亦與九巴聯營以下由快活谷馬場往九龍的過海路線; •101R 快活谷馬場至觀塘 •102R 快活谷馬場至荔枝角(橋底)(即現時美孚) 1985年,881、882及884線結束服務。到1991年,中巴和九巴重新開辦兩條沙田馬場過海路線; •802 沙田馬場至筲箕灣(後來延長至小西灣) •811 沙田馬場至上環港澳碼頭(後來延長至堅尼地城)

    機場路線

    歷史上,中巴只有1條機場巴士路線——A20 啟德機場—中環(交易廣場)。 中巴沒有參與競投往返香港國際機場和港九新界的機場巴士與大嶼山北部對外路線。1998年7月啟德機場停止運作,路線A20亦隨之而停辦,中巴唯一機場巴士服務從此畫上句號。

    非專營巴士

    參見:中巴港運城免費穿梭巴士 中巴在專營權結束後仍然保留11輛巴士,分別登記為非專營公共巴士的八輛空調丹尼士飛鏢(CX)單層巴士與兩輛空調富豪奧林比安雙層巴士(VA62、VA64),以經營一條非專營巴士路線,來往港運城及北角政府合署,派車3部。除此之外,一輛1949年出廠的「白水箱」(Tilling-Stevens "Express" K5LA7,HK104)古董單層巴士,領有私家巴士牌照。 2000年,中巴向城巴出售該兩輛雙層巴士,並從城巴購入一輛富豪B6LE巴士,令車隊總數減至10輛。該輛從城巴購入的單層巴士,是中巴在歷史上首部成功引入的低地台巴士。在中巴經營專營巴士業務末年,管理層1997年計劃引入單層及雙層低地台空調巴士,最終因為英國丹尼士車廠未能配合中巴的急切需求,令計劃無疾而終,改為購買10輛丹尼士禿鷹非低地台巴士(編號DA83-92)。 2015年7月1日,中巴停止當時僅餘經營的非專營巴士路線,代表中巴不再有任何巴士在香港載客,完全退出巴士客運業務。

    地產發展

    參見:中巴柴灣車廠 為改善員工福利,中巴於1954年獲政府批出北角琴行街內地段7105號土地,用作興建宿舍給其員工及家屬作住宿用途。中華汽車自1962年上市,在1970年代興建柴灣車廠時,已考慮日後將北角車廠及總辦事處大樓發展為地產項目,令業務更多元化。 踏入1990年代,由於港島區巴士業務不明朗及地產業興旺兩個誘因,中巴與太古地產聯手將北角中巴總辦事處與車廠,以及七姊妹道車廠兩幅地皮發展為住宅物業、商場及商用辦公大樓,為中巴帶來豐厚利潤。時至今日,位於北角英皇道前中巴總辦事處的港運城綜合地產發展項目,其商場部份名為「成坤廣場」,以紀念中華汽車創辦人顏成坤,顏先生已於2001年4月14日在港辭世。 中巴與太古地產自此合作無間,在1994年計劃將黃竹坑道舊黃竹坑車廠用地發展為酒店項目。當時正值專營權續期前夕,政府明言不適宜假設該廠房不需用於支援中巴將來的服務,若地皮成功出售,當局不會提供另一塊地作更換,同時考慮修例以加強政府接管專營巴士公司資產的權力。 中巴於2001年2月以6,800萬元向該公司執行董事顏潔齡私人購入佐敦道三號一幢3層高唐樓,物業佔地約270.3平方米,用作重新發展成為一幢26層高、總樓面建築面積約2,776平方米的服務設施住宅及零售商舖項目。而今次為中巴數年來自從與太古合作發展北角港運城及西灣河逸濤灣後,新一項地產發展項目。 2015年5月8日,中巴和太古地產與政府簽署換地條款,把黃竹坑道舊黃竹坑車廠用地發展為一幢樓高28層之甲級辦公樓,作為長線投資之用,該辦公樓將包括三層地下停車場,地面為入口大堂並附有多間食肆,25層辦公樓,一層避火層及一層電機房。計劃興建之辦公樓建築圖則、挖掘及地基圖已遞交屋宇署等候審批。 該廈已於2018年落成,並獲命名為「South Island Place」。 現時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主要在香港及英國從事地產發展及物業出租業務,中巴完成北角琴行街員工宿舍重建項目港濤軒後,目前正與太古地產籌劃重建柴灣車廠。

    •1920年代,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第一條路線在九龍服務。

    •1933年6月11日,中巴取得專營權,並改於港島區服務。

    •1941年,中巴車隊數目:108輛。

    •1941年12月至1945年,日軍佔領香港,大部分巴士被日軍徵用或被摧毀。

    •1946年,中巴車隊數目:4輛,其中英軍提供一些被改裝的貨車當巴士。

    •1946年底,中巴車隊數目:44輛,並已訂購42輛新巴士。

    •已由政府收回,並交給新巴及城巴的車廠:

    •黃竹坑車廠

    •堅尼地城車廠

    •已停用車廠:

    •柴灣車廠

    •北角車廠

    港運城免費穿梭巴士取消前的巴士車隊

    •丹尼士飛鏢(CX) •富豪B6LE(VC) •Tilling-Stevens "Express" K5LA7「白水箱」(HK104)(不作載客用途)

    • 3 分鐘
  3. 城巴母公司股權架構重組促進未來發展 漢思能源成為大股東. 22/05/2024. 城巴首度 辦路線接載「火星人」回 到地球. 10/05/2024. 城巴「乘客聯絡小組會議」九龍城 (盛德街)站巴士總站舉行.

  4. 香港巴士. 5 種語言. 香港繁體. 工具. 巴士 是 香港 主要 公共交通 工具之一。 [1] 專營巴士服務 [ 編輯] 香港共有四間公司提供 私營 專利( 專營 )巴士服務; 香港政府 對巴士公司有相當程度的規管,包括巴士路線的定價。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九巴) 主要服務範圍包括 九龍 及 新界 區。 九巴是全港最大的巴士公司,與 龍運巴士 為姊妹公司。 龍運巴士有限公司 (龍運) 主要服務 東涌 、 迪士尼樂園 及 機場 來往 新界 區( 將軍澳 除外)的路線。 與九巴為姊妹公司。 城巴有限公司 (城巴)

  5. 其他人也問了

  6. 九巴車廠簡介沙田車廠 | 中華巴士紀念館. 4992. 於1988年落成的沙田車廠位於沙田源順圍6至8號總面積達66,800 平方米由一座3層高的維修車廠及一幢6層高的行政大樓組成而後者更裝設玻璃幕牆令外觀更有時代感。 廠內設有加油站12 個,維修車坑63 條, 其中 3 條供車輛檢驗及測試制動系統,自動洗車機4 部及可供574部巴士停泊的位置。 該車廠將負責管理及維修沙田及馬鞍山內超過 600 部巴士。 上圖: 耗資一億八千萬興建的新沙田車廠,由運輸司梁文建先生,九巴董事會主席胡百全先生及耀榮富鴻聯營人張耀榮及許道先生於八七年五月五日主持平頂儀式。 (圖片轉載自陳師傅網誌)

  7.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英語: China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 ,簡稱 中華巴士 或 中巴 、縮寫 CMB , 港交所 : 26 )成立於1923年9月2日,原是 香港 一間巴士服務營運商,是由黃耀南與妹夫 顏成坤 創立。 現已轉型為地產發展商,由顏成坤三子 顏亨利 出任 董事局主席 , 翁順來 為 行政總裁 。 此條目應避免有 陳列雜項、瑣碎資料 的部分。 (2014年9月10日) Quick Facts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 China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 其他名稱 ... Close. 中巴現時總部設於 北角 港運城 港運大廈 ,此物業的前身為中華巴士北角車廠及總辦事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