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4日 · 看清3個方法及步驟: 按此 】 特設行業計劃 登記散工卡更易管理. 由於建造業和飲食業的僱員流動性甚高,大部分僱員均為按日僱用或僱用期少於60日,但即使他們只受僱一日或以現金發薪,其僱主仍須作出強積金供款。 為方便臨時僱員和其僱主可以更方便處理他們的強積金戶口,強積金制度特別設立「行業計劃」。 積金局一直鼓勵建造業或飲食業的工友積極參加「行業計劃」,只須透過兩個行業計劃受託人的網上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便可登記「散工卡」,十分方便。 即使工友經常轉工,如果新僱主都在已同一個行業計劃註冊,他們就不需要重新開戶,只需向新僱主出示相應的「散工卡」或戶口號碼,僱主就可以即時將強積金存入其帳戶。 【積極管理強積金 財務自由指日可待: 按此 】 點擊圖片放大.

  2. 2024年4月15日 · 中港股基金是永明彩虹MPF中表現最差,近1年香港股票基金更在行內位處末流,在59隻同類基金中排第54名。 短線: 大中華股票基金 、 富時強積金香港指數基金 及 香港股票基金 3月分別微升1.94%、0.4%及0.11%,行內分別排名第8、47及54位; 近1年血虧(分別錄-14.26%、-18.01%及-21.64%),大中華排第8,香港指數則居35位,港股基金居54位; 三者首季分別蝕0.11%、3.2%及4.32%,分別排名第11、50及57位。 長線: 長線的近3年、近5年,三者仍是永明彩虹MPF中表現最弱,均錄得虧損;

  3. 2021年1月8日 · 2020年投資市場波動,各位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的投資表現是如何呢? 晨星(Morningstar)亞洲公布了2020年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 中國及大中華股票基金佔優. 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中,有一半是中國及大中華股票基金,更包辦三甲,表現最強勁的是中銀保誠強積金的我的強積金計劃—我的中國股票基金,2020回報達51.75%。 另外,安聯亞洲基金是唯一上榜的亞洲(不包括日本股票)股票基金,其T類、B類、A類基金分別排第4至6名,回報分別為46.15%、46.11%及45.78%。 去年美股表現強勁,但上榜的相關美國股票基金只有萬全強積金計劃的美國股票基金,回報為43.08%,排第7名。 責任編輯︰陳啟昌. 欄名 : MPF理財.

  4. 2024年1月9日 ·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蓄的重要部分,基金的長期表現至關重要。 本網針對市佔率排名較高的永明,羅列其「 永明彩虹強積金計劃 」、共18隻基金的近10年、5年、3年和1年的回報,每月更新,以下是最新的2023年11月數據。 這些數據讓大家了解,若使用永明彩虹強積金,哪隻基金可以取得最佳回報。 僅記以下只是歷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表現。 而3年、5年及10年的數據,都是平均每年的回報率。 值得留意,永明今年6月新增三隻強積金基金,分別為「 環球低碳指數基金 」、「 美股基金 」及「 歐股基金 」;其後又於11月底新增「 美國及香港股票基金 」,因此永明彩虹強積金計劃便由14隻基金,改為18隻基金。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永明彩虹強積金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5. 2023年1月25日 · 雖然環球股市在2022年經歷大幅調整,但港人在強積金投資上依然保持紀律,並展現出對中港股市的信心,皆因全年資金淨流入最多的MPF基金類別,仍然是中港股票基金,遠遠拋離第二位的保守基金。 根據積金評級的數據,去年中港股票基金共吸資215.65億元,排第二的才是貨幣市場基金(包括保守基金)共吸資128.38億元,排第三的是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當中的核心累積基金。 那麼,以個別基金而言,最吸金的又是哪一隻? 2022年MPF資金流. 點擊圖片放大. 最吸金10大榜 宏利佔6隻. 宏利是大贏家,去年10隻資金淨流入最多的MPF基金,6隻來自「宏利環球精選(強積金)計劃」,最多是其保證基金,共錄得46.26億元淨買入。

  6. 2023年10月18日 ·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 今日就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50歲提早退休」的故事,透露當時「感受到『退休可能會快D死』的壓力」,因此重新規劃人生,再度活躍於社會。 林一鳴是資深投資者,活躍於股市、樓市以及各項生意,亦有多本有關投資的著作。 退休唔使做的生活 或與預期有出入. 林一鳴今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說他原以為退休後生活會多姿多采,但「退休後每天都『唔使做』的生活,未必與你預期中一樣的」,在退休約一年之後,他就有感可能會「快D死」,因此改為人生規劃,包括在運動方面,到遊艇會訓練帆船及賽艇;嘗試自己創業做Startup,建立教育平台;亦建立有關海外物業買賣的業務。 他指出,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保持自己忙碌,推遲腦退化的日子。 為何他會選擇「重出江湖」? 他分享退休前後的4大轉變。

  7. 2021年8月30日 · 團體指,其中一位受訪者身兼健身教練、私人補習老師及模特兒,但工作沒有底薪保障,與客人和公司都沒有簽定任何合約,很多時候都是「講個信字」,所以在叫價時因不知行情而有壓力。 目前「彈性就業者」定義模糊,很多人在報税時並不清楚自己屬於是自僱人士、僱主或僱員。 當遇上勞資糾紛時,只能透過勞資審裁處或小額錢債審裁署追討,索償困難,導致彈性就業者常會遇到「假自僱」、拖欠工資、合約糾紛等問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 受訪者中,亦分別有60.5%人認為彈性就業者予人的觀感是勞工權益不被重視、57.7%的人認為令人缺乏安全感,以及有51.8%的受訪者覺得彈性就業者必須依賴別人轉介等。 【向民眾發放基本收入 可以縮窄貧富差距嗎? : 按此 】 責任編輯:嚴熹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